新皇王玄霄眼见太上皇王玄理头也不回地逃离,慌不择路,仿佛急于投胎。王玄霄误以为王玄理是因担忧自己在试探他。
于是,他高声喊道:“皇兄,请留步!朕此言非虚,乃出自真心!”
王玄理边跑边回应,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真心假心,老夫不在乎!想让老夫掉入陷阱,想都别想!如今我逍遥自在,日子快活得很!”
他又补充道:“老夫早已不贪恋这皇位,正苦于无人接替,你倒好,正好送上门来!”
哇尼玛!
王玄霄突然觉得胸中翻涌,仿佛要吐出积累已久的郁结。他极度渴望痛痛快快地大骂一场,内心充满了对自己决策的悔恨。
他开始怀疑,自己选择造反,是不是这辈子最大的错误。
回想起过去几十年作为蝶皇的日子,虽然被困在地宫之中,不得自由,但那时的他却过得无忧无虑。
处理完组织内部的重要事务后,他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修炼之中,偶尔闲暇之余,再琢磨琢磨如何造反,生活充实又安逸。
然而,未曾想到的是,刚登上皇位不过半月,他就感觉自己一直自视甚高的智慧与才能,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各种繁杂的事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原本的计划和策略似乎都变得苍白无力。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策,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胜任这个位置。
唉……谁说皇帝好啊?真是信了你滴邪!
事已至此,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再好好物色一番,若有合适人选,赶紧把这位置送出去……皇帝……真不是人干的事!
王玄霄并不是没想过王天野,但是想起这位令人恐怖的侄孙时,总是不由打冷战,再结合与他交流过的话,完全就是指望不上。
不过,也不完全指望不上,至少可以找他交流交流,说不定会有不错的收获。
而且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小子绑到这条船上来,让他对这个位置产生兴趣。
为今之计,先是解决朝政堆如山的奏折,唯有从身边选个人出来,从旁协助。
王玄霄脑中闪过一个个名字,突然定格在了三皇子王傲身上。
“来人,传大周王王傲进殿见朕!”
半个时辰之后,王傲一脸震惊地看着王玄霄,不可思议地问道:“陛、陛下,您该不是在跟臣开玩笑吧!……立太子,辅佐您监国?……臣不行啊!”
“朕说你行就行,身为皇子,又是一方藩王,更是数百万大军的统帅,你不行,还有谁行?”王玄霄不容置疑地说着。
但是王傲待他话音一落,不假思索地蹦出一个名字:“吾儿,王天野!”
“他行!”
王傲的语气坚定又骄傲,神情更是充满希冀。
王玄霄嘴角抽抽,实话实说,也不作隐瞒:“他是行,只不过……你说得动他么?朕的话,不管用……”
说完尴尬地看着王傲,眼神中也带着希冀。
这话直接将王傲镇住:不管用?这是什么鬼?难道这位已经找过那混小子了?还被当面怼回去?……有可能!这还真是那混小子能干出来的事!……这可怎么办?要是我再拒绝,那我们一家指不定就全都把这位得罪了!……这、这,这还能有活路吗?
王傲在心中胡思乱想着,新皇帝王玄霄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
王玄霄咳嗽一声后,温和地劝慰道:“三侄儿,你若愿意,就辅佐朕治理朝政吧。现在咱们大乾朝看似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但实际上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如果没有一名得力的监国协助朕,大乾恐怕会日渐凋零!”
王傲听后,心中不禁苦恼起来。他知道自己并无治国之才,而且朝中大臣们也并不看好他。但是他又不敢直接拒绝皇帝的请求,这让他感到十分为难。
“陛下,您真是看得起我,”王傲苦笑一声,“但是我并没有什么治国之才,恐怕会辜负了您的期望。”
“三侄儿,你太过谦虚了。”王玄霄微笑着说道,“朕看得出,你是一个聪明有志向的人,只要你肯用心,一定能够胜任监国之职。况且,朝中还有许多忠心耿耿的大臣,他们会协助你的。”
王傲听后,心中更加苦恼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更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
如果真的担任了监国之职,恐怕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可他偏偏又不敢直接拒绝皇帝的请求,这让他感到更苦恼。
“陛下,我……”王傲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我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更担心会辜负了您的期望。我希望您能够另觅贤才,不要因为我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王玄霄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看得出来,王傲是真的苦恼了。但同样也不想放弃,因为他是真的急需一名得力的助手,来协助他治理国家。
“三侄儿,你要相信自己,”王玄霄开始循循善诱,认真地说,“朕并不是要你独自承担这份重任,而是希望你能成为朕的得力助手。
你先试试。如果你真的无法胜任,朕会另觅贤才来协助你。但是现在,我希望你能够勇敢地接受这个挑战,为国家做出贡献。”
随后王玄霄不由分说,拿起一份份奏折开念。王傲听着一个头两个大,却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一起翻阅奏章。
随着王傲翻阅奏章上的内容后,不禁感到一阵心酸。他深知王玄霄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各地传来奏折有一条报告尤为醒目:国内出现大旱。
这大旱之年,百姓颗粒无收,其中尤以淮州最为严重,已经出现大批流民。这种景象令王傲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必须采取措施来缓解百姓的苦难。
王傲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协助陛下治理朝政,为百姓谋福祉。”
王玄霄听后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王傲的忠诚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危难时刻,大乾需要这样的人才来支撑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两人经过一番长谈后,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旱灾。
首先,派遣得力官员前往淮州等受灾地区巡视,了解灾情并及时上报。
同时调拨粮食和赈灾款项,确保流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鼓励百姓开展自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以期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