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5章
关于如何鉴别和使用原大明的官员,海汉对此已经拥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年从琼南向琼北地区扩张地盘的时候,海汉便留用了不少原本为大明效力的基层官员,其中甚至不乏知州、参将这种级别的人物。
海汉在扩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足以让很多原属大明的官员放弃他们的立场,将效忠的对象换作实力更强的新主人。而海汉在当时所留用的这些人,其家庭和产业基本都在海南岛上,即便转换立场投靠海汉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
在这个过程中,海汉也逐渐掌握了如何去甄别这些官员的立场是否可靠,施政能力是否合格,并由此沿用到了后期对福广地区的官员任用上。
海汉在福广地区所占领的地域面积不仅远远超过了海南岛,甚至要比在此之前海汉所拥有的全部统治区加起来的面积更大,人口也更多,这样的状况对于海汉的治理能力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吞并大明治下的沿海地区,对海汉来说至少在军事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毕竟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摆在台面上,明军的劣势十分明显,不可能抵挡住海汉军的攻势。但要将这些地区消化掉,使其社会制度慢慢转变成海汉的模式,那可就并非易事了。
即便是过去与海汉保持着密切往来的福建地区,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全盘改换成海汉的统治体系,只能在绝大部分州府暂时沿用大明时期的机构和人员,所以这些地方官府的权力仍基本掌握在许氏家族手中。
当然了,考虑到过去二十年来双方所保持的密切关系,许氏家族的利益与海汉已经牢牢绑在一起,海汉倒是无需担心许氏家族的立场问题。只是对于福建地区的利益分配,双方肯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而这并不是许心素通过生前的遗嘱就能圆满解决的问题。
此次赶来三亚述职的许氏官员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到三亚,其中包括了许裕兴、许裕拙、许甲齐等许氏中坚人物。
许心素过世之后,许氏家族基本便是以这三人为中心了,许裕兴暂时主持福建政务,许裕拙统领已经被改变为海汉海军福台舰队的原福建水师,而许甲齐则是继续指挥福建当地的陆军部队。
许心素在世的时候,许家军陆海两军的兵力规模就已经近十万人,其中至少有两万左右的人马是按照海汉军队的标准进行武装和训练,可算是许家的嫡系精锐。按照双方的协议,许家有两种选择,一是海汉不对这部分许家嫡系部队实施重新整编,依然保留许家对这些部队的指挥权,不过其驻地必须离开福建。二是仍保留目前的驻地和许家将官的兵权,但部队要全部重新进行整编。
这两种安排的目的自然都是为了削弱许氏家族在福建的武装实力,以便于海汉接管这些地区。第一种方案是让许家军的精锐部队离开福建到海外驻扎,这样今后必然需要听从海汉的命令才能获得稳定的补给。第二种安排则是象征性地保留许家将官的职务,但打散其麾下部队的编制,说白了就是要将其架空了。
当然这种架空并不是为了将许家手里的权力全部收回来,现阶段海汉仍需要利用许家的影响力来慢慢消化福建地区,但当地的武装力量必须掌握在海汉手里,这是稳固统治基础的必要条件。
最终许家选择了第二种方式,让许裕拙、许甲齐等已经上了年纪的许家武将交出兵权后继续留在福建当武官,以此来保障许家在福建地区的利益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保举年轻一代的许家子弟进入官场,虽然按照双方协议,他们无法留在福建做官,但拥有许家这个强大的后盾,至少起步的高度也要远远胜过普通人了。
此次许家组织来三亚述职的团队中,除了这几位家族中坚之外,另外还有二十余名年轻后辈随行。许裕兴希望能通过这次的行程与海汉高层达成协议,将这些后辈的出路问题解决好。
“执委会已经审阅了各位递交的工作报告,对于福建各个州府的工作基本满意,也很感谢各位大人在此期间所付出的努力。今天跟大家会面的目的,?是我和颜部长想就你们所关切的几个问题一起探讨一下。”
在三亚逗留几日之后,这天陶东来和颜楚杰一同来到许氏官员下榻的庄园,与他们商议政务。
虽然谈论的内容主要是政务相关,但其中又涉及许多私人利益,所以这可以说是一次非官方性质的会晤,陶东来也是一上来便直接表明了来意。
颜楚杰接过话头道:“我先说一下军中的安排吧。各位之间举荐的年轻军官,都有在三亚的军事学院进修受训的经历,所以调入福建之外的其他部队任职也没有问题。按照他们个人所提出的意向,接下来会将他们分配到海南岛、两广地区、东海殖民区、菲律宾殖民区、星岛殖民区等地的驻军部队服役,并全部授予上尉军衔。”
“至于在军中的待遇,就不会有什么差别了,今后的升降奖惩,一律以军中表现而论。各位对此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许裕兴等人连忙谢过,既然国防部长颜楚杰已经发了话,那这些子侄后辈的出路问题就算解决了大半。他们这一代人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天下,自然不会觉得颜楚杰的说法有什么不妥。路已经铺好,至于这些后辈今后能不能出人头地,那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颜楚杰见许家人没有表示异议,当下便拿出了数份已经签好字盖完章的委任状,让许家人稍后自行持委任状到国防部报到,再由相关部门开具介绍信,安排去服役部队所在的地区。
虽然颜楚杰给这些许家子弟安排的服役地点基本都在长江以南,但他们今后除了休假,大概也不会再有很多回到福建的机会了。 关于如何鉴别和使用原大明的官员,海汉对此已经拥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年从琼南向琼北地区扩张地盘的时候,海汉便留用了不少原本为大明效力的基层官员,其中甚至不乏知州、参将这种级别的人物。
海汉在扩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足以让很多原属大明的官员放弃他们的立场,将效忠的对象换作实力更强的新主人。而海汉在当时所留用的这些人,其家庭和产业基本都在海南岛上,即便转换立场投靠海汉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
在这个过程中,海汉也逐渐掌握了如何去甄别这些官员的立场是否可靠,施政能力是否合格,并由此沿用到了后期对福广地区的官员任用上。
海汉在福广地区所占领的地域面积不仅远远超过了海南岛,甚至要比在此之前海汉所拥有的全部统治区加起来的面积更大,人口也更多,这样的状况对于海汉的治理能力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吞并大明治下的沿海地区,对海汉来说至少在军事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毕竟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摆在台面上,明军的劣势十分明显,不可能抵挡住海汉军的攻势。但要将这些地区消化掉,使其社会制度慢慢转变成海汉的模式,那可就并非易事了。
即便是过去与海汉保持着密切往来的福建地区,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全盘改换成海汉的统治体系,只能在绝大部分州府暂时沿用大明时期的机构和人员,所以这些地方官府的权力仍基本掌握在许氏家族手中。
当然了,考虑到过去二十年来双方所保持的密切关系,许氏家族的利益与海汉已经牢牢绑在一起,海汉倒是无需担心许氏家族的立场问题。只是对于福建地区的利益分配,双方肯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而这并不是许心素通过生前的遗嘱就能圆满解决的问题。
此次赶来三亚述职的许氏官员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到三亚,其中包括了许裕兴、许裕拙、许甲齐等许氏中坚人物。
许心素过世之后,许氏家族基本便是以这三人为中心了,许裕兴暂时主持福建政务,许裕拙统领已经被改变为海汉海军福台舰队的原福建水师,而许甲齐则是继续指挥福建当地的陆军部队。
许心素在世的时候,许家军陆海两军的兵力规模就已经近十万人,其中至少有两万左右的人马是按照海汉军队的标准进行武装和训练,可算是许家的嫡系精锐。按照双方的协议,许家有两种选择,一是海汉不对这部分许家嫡系部队实施重新整编,依然保留许家对这些部队的指挥权,不过其驻地必须离开福建。二是仍保留目前的驻地和许家将官的兵权,但部队要全部重新进行整编。
这两种安排的目的自然都是为了削弱许氏家族在福建的武装实力,以便于海汉接管这些地区。第一种方案是让许家军的精锐部队离开福建到海外驻扎,这样今后必然需要听从海汉的命令才能获得稳定的补给。第二种安排则是象征性地保留许家将官的职务,但打散其麾下部队的编制,说白了就是要将其架空了。
当然这种架空并不是为了将许家手里的权力全部收回来,现阶段海汉仍需要利用许家的影响力来慢慢消化福建地区,但当地的武装力量必须掌握在海汉手里,这是稳固统治基础的必要条件。
最终许家选择了第二种方式,让许裕拙、许甲齐等已经上了年纪的许家武将交出兵权后继续留在福建当武官,以此来保障许家在福建地区的利益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保举年轻一代的许家子弟进入官场,虽然按照双方协议,他们无法留在福建做官,但拥有许家这个强大的后盾,至少起步的高度也要远远胜过普通人了。
此次许家组织来三亚述职的团队中,除了这几位家族中坚之外,另外还有二十余名年轻后辈随行。许裕兴希望能通过这次的行程与海汉高层达成协议,将这些后辈的出路问题解决好。
“执委会已经审阅了各位递交的工作报告,对于福建各个州府的工作基本满意,也很感谢各位大人在此期间所付出的努力。今天跟大家会面的目的,?是我和颜部长想就你们所关切的几个问题一起探讨一下。”
在三亚逗留几日之后,这天陶东来和颜楚杰一同来到许氏官员下榻的庄园,与他们商议政务。
虽然谈论的内容主要是政务相关,但其中又涉及许多私人利益,所以这可以说是一次非官方性质的会晤,陶东来也是一上来便直接表明了来意。
颜楚杰接过话头道:“我先说一下军中的安排吧。各位之间举荐的年轻军官,都有在三亚的军事学院进修受训的经历,所以调入福建之外的其他部队任职也没有问题。按照他们个人所提出的意向,接下来会将他们分配到海南岛、两广地区、东海殖民区、菲律宾殖民区、星岛殖民区等地的驻军部队服役,并全部授予上尉军衔。”
“至于在军中的待遇,就不会有什么差别了,今后的升降奖惩,一律以军中表现而论。各位对此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许裕兴等人连忙谢过,既然国防部长颜楚杰已经发了话,那这些子侄后辈的出路问题就算解决了大半。他们这一代人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天下,自然不会觉得颜楚杰的说法有什么不妥。路已经铺好,至于这些后辈今后能不能出人头地,那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颜楚杰见许家人没有表示异议,当下便拿出了数份已经签好字盖完章的委任状,让许家人稍后自行持委任状到国防部报到,再由相关部门开具介绍信,安排去服役部队所在的地区。
虽然颜楚杰给这些许家子弟安排的服役地点基本都在长江以南,但他们今后除了休假,大概也不会再有很多回到福建的机会了。 展开全部内容
海汉在扩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足以让很多原属大明的官员放弃他们的立场,将效忠的对象换作实力更强的新主人。而海汉在当时所留用的这些人,其家庭和产业基本都在海南岛上,即便转换立场投靠海汉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
在这个过程中,海汉也逐渐掌握了如何去甄别这些官员的立场是否可靠,施政能力是否合格,并由此沿用到了后期对福广地区的官员任用上。
海汉在福广地区所占领的地域面积不仅远远超过了海南岛,甚至要比在此之前海汉所拥有的全部统治区加起来的面积更大,人口也更多,这样的状况对于海汉的治理能力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吞并大明治下的沿海地区,对海汉来说至少在军事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毕竟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摆在台面上,明军的劣势十分明显,不可能抵挡住海汉军的攻势。但要将这些地区消化掉,使其社会制度慢慢转变成海汉的模式,那可就并非易事了。
即便是过去与海汉保持着密切往来的福建地区,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全盘改换成海汉的统治体系,只能在绝大部分州府暂时沿用大明时期的机构和人员,所以这些地方官府的权力仍基本掌握在许氏家族手中。
当然了,考虑到过去二十年来双方所保持的密切关系,许氏家族的利益与海汉已经牢牢绑在一起,海汉倒是无需担心许氏家族的立场问题。只是对于福建地区的利益分配,双方肯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而这并不是许心素通过生前的遗嘱就能圆满解决的问题。
此次赶来三亚述职的许氏官员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到三亚,其中包括了许裕兴、许裕拙、许甲齐等许氏中坚人物。
许心素过世之后,许氏家族基本便是以这三人为中心了,许裕兴暂时主持福建政务,许裕拙统领已经被改变为海汉海军福台舰队的原福建水师,而许甲齐则是继续指挥福建当地的陆军部队。
许心素在世的时候,许家军陆海两军的兵力规模就已经近十万人,其中至少有两万左右的人马是按照海汉军队的标准进行武装和训练,可算是许家的嫡系精锐。按照双方的协议,许家有两种选择,一是海汉不对这部分许家嫡系部队实施重新整编,依然保留许家对这些部队的指挥权,不过其驻地必须离开福建。二是仍保留目前的驻地和许家将官的兵权,但部队要全部重新进行整编。
这两种安排的目的自然都是为了削弱许氏家族在福建的武装实力,以便于海汉接管这些地区。第一种方案是让许家军的精锐部队离开福建到海外驻扎,这样今后必然需要听从海汉的命令才能获得稳定的补给。第二种安排则是象征性地保留许家将官的职务,但打散其麾下部队的编制,说白了就是要将其架空了。
当然这种架空并不是为了将许家手里的权力全部收回来,现阶段海汉仍需要利用许家的影响力来慢慢消化福建地区,但当地的武装力量必须掌握在海汉手里,这是稳固统治基础的必要条件。
最终许家选择了第二种方式,让许裕拙、许甲齐等已经上了年纪的许家武将交出兵权后继续留在福建当武官,以此来保障许家在福建地区的利益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保举年轻一代的许家子弟进入官场,虽然按照双方协议,他们无法留在福建做官,但拥有许家这个强大的后盾,至少起步的高度也要远远胜过普通人了。
此次许家组织来三亚述职的团队中,除了这几位家族中坚之外,另外还有二十余名年轻后辈随行。许裕兴希望能通过这次的行程与海汉高层达成协议,将这些后辈的出路问题解决好。
“执委会已经审阅了各位递交的工作报告,对于福建各个州府的工作基本满意,也很感谢各位大人在此期间所付出的努力。今天跟大家会面的目的,?是我和颜部长想就你们所关切的几个问题一起探讨一下。”
在三亚逗留几日之后,这天陶东来和颜楚杰一同来到许氏官员下榻的庄园,与他们商议政务。
虽然谈论的内容主要是政务相关,但其中又涉及许多私人利益,所以这可以说是一次非官方性质的会晤,陶东来也是一上来便直接表明了来意。
颜楚杰接过话头道:“我先说一下军中的安排吧。各位之间举荐的年轻军官,都有在三亚的军事学院进修受训的经历,所以调入福建之外的其他部队任职也没有问题。按照他们个人所提出的意向,接下来会将他们分配到海南岛、两广地区、东海殖民区、菲律宾殖民区、星岛殖民区等地的驻军部队服役,并全部授予上尉军衔。”
“至于在军中的待遇,就不会有什么差别了,今后的升降奖惩,一律以军中表现而论。各位对此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许裕兴等人连忙谢过,既然国防部长颜楚杰已经发了话,那这些子侄后辈的出路问题就算解决了大半。他们这一代人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天下,自然不会觉得颜楚杰的说法有什么不妥。路已经铺好,至于这些后辈今后能不能出人头地,那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颜楚杰见许家人没有表示异议,当下便拿出了数份已经签好字盖完章的委任状,让许家人稍后自行持委任状到国防部报到,再由相关部门开具介绍信,安排去服役部队所在的地区。
虽然颜楚杰给这些许家子弟安排的服役地点基本都在长江以南,但他们今后除了休假,大概也不会再有很多回到福建的机会了。 关于如何鉴别和使用原大明的官员,海汉对此已经拥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年从琼南向琼北地区扩张地盘的时候,海汉便留用了不少原本为大明效力的基层官员,其中甚至不乏知州、参将这种级别的人物。
海汉在扩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足以让很多原属大明的官员放弃他们的立场,将效忠的对象换作实力更强的新主人。而海汉在当时所留用的这些人,其家庭和产业基本都在海南岛上,即便转换立场投靠海汉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
在这个过程中,海汉也逐渐掌握了如何去甄别这些官员的立场是否可靠,施政能力是否合格,并由此沿用到了后期对福广地区的官员任用上。
海汉在福广地区所占领的地域面积不仅远远超过了海南岛,甚至要比在此之前海汉所拥有的全部统治区加起来的面积更大,人口也更多,这样的状况对于海汉的治理能力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吞并大明治下的沿海地区,对海汉来说至少在军事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毕竟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摆在台面上,明军的劣势十分明显,不可能抵挡住海汉军的攻势。但要将这些地区消化掉,使其社会制度慢慢转变成海汉的模式,那可就并非易事了。
即便是过去与海汉保持着密切往来的福建地区,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全盘改换成海汉的统治体系,只能在绝大部分州府暂时沿用大明时期的机构和人员,所以这些地方官府的权力仍基本掌握在许氏家族手中。
当然了,考虑到过去二十年来双方所保持的密切关系,许氏家族的利益与海汉已经牢牢绑在一起,海汉倒是无需担心许氏家族的立场问题。只是对于福建地区的利益分配,双方肯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而这并不是许心素通过生前的遗嘱就能圆满解决的问题。
此次赶来三亚述职的许氏官员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到三亚,其中包括了许裕兴、许裕拙、许甲齐等许氏中坚人物。
许心素过世之后,许氏家族基本便是以这三人为中心了,许裕兴暂时主持福建政务,许裕拙统领已经被改变为海汉海军福台舰队的原福建水师,而许甲齐则是继续指挥福建当地的陆军部队。
许心素在世的时候,许家军陆海两军的兵力规模就已经近十万人,其中至少有两万左右的人马是按照海汉军队的标准进行武装和训练,可算是许家的嫡系精锐。按照双方的协议,许家有两种选择,一是海汉不对这部分许家嫡系部队实施重新整编,依然保留许家对这些部队的指挥权,不过其驻地必须离开福建。二是仍保留目前的驻地和许家将官的兵权,但部队要全部重新进行整编。
这两种安排的目的自然都是为了削弱许氏家族在福建的武装实力,以便于海汉接管这些地区。第一种方案是让许家军的精锐部队离开福建到海外驻扎,这样今后必然需要听从海汉的命令才能获得稳定的补给。第二种安排则是象征性地保留许家将官的职务,但打散其麾下部队的编制,说白了就是要将其架空了。
当然这种架空并不是为了将许家手里的权力全部收回来,现阶段海汉仍需要利用许家的影响力来慢慢消化福建地区,但当地的武装力量必须掌握在海汉手里,这是稳固统治基础的必要条件。
最终许家选择了第二种方式,让许裕拙、许甲齐等已经上了年纪的许家武将交出兵权后继续留在福建当武官,以此来保障许家在福建地区的利益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保举年轻一代的许家子弟进入官场,虽然按照双方协议,他们无法留在福建做官,但拥有许家这个强大的后盾,至少起步的高度也要远远胜过普通人了。
此次许家组织来三亚述职的团队中,除了这几位家族中坚之外,另外还有二十余名年轻后辈随行。许裕兴希望能通过这次的行程与海汉高层达成协议,将这些后辈的出路问题解决好。
“执委会已经审阅了各位递交的工作报告,对于福建各个州府的工作基本满意,也很感谢各位大人在此期间所付出的努力。今天跟大家会面的目的,?是我和颜部长想就你们所关切的几个问题一起探讨一下。”
在三亚逗留几日之后,这天陶东来和颜楚杰一同来到许氏官员下榻的庄园,与他们商议政务。
虽然谈论的内容主要是政务相关,但其中又涉及许多私人利益,所以这可以说是一次非官方性质的会晤,陶东来也是一上来便直接表明了来意。
颜楚杰接过话头道:“我先说一下军中的安排吧。各位之间举荐的年轻军官,都有在三亚的军事学院进修受训的经历,所以调入福建之外的其他部队任职也没有问题。按照他们个人所提出的意向,接下来会将他们分配到海南岛、两广地区、东海殖民区、菲律宾殖民区、星岛殖民区等地的驻军部队服役,并全部授予上尉军衔。”
“至于在军中的待遇,就不会有什么差别了,今后的升降奖惩,一律以军中表现而论。各位对此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许裕兴等人连忙谢过,既然国防部长颜楚杰已经发了话,那这些子侄后辈的出路问题就算解决了大半。他们这一代人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天下,自然不会觉得颜楚杰的说法有什么不妥。路已经铺好,至于这些后辈今后能不能出人头地,那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颜楚杰见许家人没有表示异议,当下便拿出了数份已经签好字盖完章的委任状,让许家人稍后自行持委任状到国防部报到,再由相关部门开具介绍信,安排去服役部队所在的地区。
虽然颜楚杰给这些许家子弟安排的服役地点基本都在长江以南,但他们今后除了休假,大概也不会再有很多回到福建的机会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