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烈在招生动员会上详细的回答了很多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到没人提问之后,他便离开了。
接下来,是这些老师们通过相互讨论来达成共识的时间。
主持讨论的宁老师首先说:“大家一定被学校的办学宗旨震动了吧?实话实说,如果不是今天来开这个动员会,我绝对不会相信一所花了几个亿建设的中学,竟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三,甚至是第四的位置上。”
有个体育老师说:“你们有些人可能不理解,我大概是理解了。如果这所学校是要靠尖子生冲名气,你说像我这样的老师能被聘请进来吗?我拿的工资可是跟你们一样多哦!”
所有老师都笑,觉得体育老师说了大实话。
“嘿嘿,看你们笑得这么欢,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这些年教出来的学生,考上名牌大学的一定不少吧,这些学生至今好记得你们,过年过节偶尔来看望你们的,有几个啊?我是体育老师,肯定是没这种待遇了,从来没有学生会找我的。”
体育老师这个问题问完,会议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再没有老师笑得出来。
宁光新出来打圆场说:“学校今后不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给老师平定等级,其实对大家都有好处,能让你们把以前没有机会尝试的一些教学理念都拿出来,这样不是很好嘛?”
“嗯,这一点确实很好,我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有个提前退休的老师大声说,“要我说啊,既然领了学校发的高工资,咱们就得尽心,负责对不起学校,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次我出去招生,一定要把我原来所在的那所学校里面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差、自强自尊、踏实认真的学生全都招过来!能为所有困生免费提供住宿食住的中学,绝对是最好的中学!”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今年我们先试着教一个学期,如果学生的整体成绩不是很差,我打算明年动员我家亲戚把孩子送过来学习。学校的硬件条件这么好,能让娃娃来这
里接受六年的正规教育,我看比上个大学还有意义!”
“以我看啊,学生的整体成绩不会差到那里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多数都能吃苦,只要我们认真的教,他们没有了经济方面的困扰,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很快。说不定,将来学校里还能出几个不得了的人才。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自古英才出寒家。咱们这些老东西,如果能教出一些真正的英才,这辈子也算是没有白活啊!”
会议室里面的讨论十分热烈,一直到了傍晚。校方在试运行的师生食堂内招待了几十名干劲十足的老师,然后给每人发了一笔招生工作补助,还把七、八月份的基础工资也给大家发到了手中。
龙岭中学虽然是九月一号开学,但这些老师们都算是七月份入职,校方的大气和敞亮,让这些退休的老师觉得心里很舒服。
在这些退休老师们离开学校的时候,岳子恒也带着杨烈交给的任务离开了。
杨烈告诉岳子恒,尽力发动认识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从几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学生中招揽一批喜欢教书育人,有想法和干劲的年轻大学生,到时候工资待遇绝对不比他们去大城市求爷爷告奶奶的找工作要强很多。干得好的老师,将来还有机会进入低调神秘的龙岭集团内部工作,绝对是一条外人想都想不到的捷径。
杨烈没有给岳子恒硬性指标,因为招揽年轻老师只是为了将来进行储备,哪怕岳子恒这一次前往几个大城市一无所获,现有的退休老师群体也能满足教学需求。
退休老师因为上了年龄,肯定有一些身体方面的劣势,但教师这个行业越是从业时间长,经验就越是丰富,只要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的教学工作绝对不会出问题。
几天之后,宁光新踩着泥泞的乡村小路来到了一处土坯茅草房的农家门口。
“诸葛青云同学在家吗?”宁光新站在院场边上大声的喊。
过了片刻,一位佝偻着身躯的老汉拄
着拐杖从草房里走了出来。“青云到后山的坡上捡地软去了,你是哪位啊?”
“您是青云的爷爷吧?我是青云原来上学的班主任,今天专门来找青云的!”
“啊,您是宁老师吧?青云回来这一年,经常念叨您,说您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诸葛青云的爷爷急忙迎上来,把宁光新迎进了自家的茅草房屋内。
这个年代,农村人还住在茅草房屋内的,在青河地区,已经十分的罕见了。
宁光新进了屋子,仔细看看,心里有些难受。诸葛青云是他退休前一年带的学生,成绩在班里处于中等。后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出了车祸,肇事的车辆逃逸,不仅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赔命款,还得四处借债去外地把父母的遗体冷冻保存费和火化费交了,再抱着骨灰坛子返回家乡。
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诸葛青云退学回到老家,代替父母赡养家中唯一的直系亲人,也就是他的爷爷。
这次学校派老师利用暑期在整个青河地区招生,宁光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青云。龙岭中学给宁老师发了两个月一万块钱的基础工资,还给发了五千块的招生补贴,宁老师舍不得花,除了给老伴交医疗费,剩下的他都随身带过来了。他想帮着诸葛青云重回学校,参加高考。
诸葛青云的爷爷给宁老师倒了一碗白开水,然后就无话可说,只是枯坐着等候诸葛青云回家。
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天色快到傍晚时分,诸葛青云带着一帮孩子从后山坡上下来了,他的背篓里面装着满满一背篓的地软。
“二嘎子,明天早上别睡懒觉,咱们去镇上把地软卖掉,就可以给你凑齐书本费了!”
“青云哥,知道咧!我听说镇上的人特别爱吃地软包子,咱们今天捡了这么多,说不定能卖好几十块钱呢!”
十七岁的诸葛青云与十六岁的二嘎子在村头分别,然后背着大大的背篓,一步一步的向自家那座茅草房屋走去。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