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谁都不傻
每一个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特性,或者说性格。
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的民族,哪怕是该民族内最为卑微的人,他们的眼界和思想也有自己的“起点”,尤其是在面对异族的时候。
一直以来就是弱小的民族,便是上层的眼界也会有限,更不用去谈什么志气。他们在本民族会是高人一等,面对霸主民族的时候,便是一个霸主民族的平民都能表现得比他们骄傲和自信。
自有“汉人”这个称呼以来,一开始是历经了困难,不过很快就进入到了“一汉当五胡”的时代。
汉人用无数敌人的尸骸来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更是用一个曾经的游牧大帝国来当自己的垫脚石,向已知世界宣告自己的强大。
某个历史阶段中,知道有汉人的那些国家(民族),想到汉人的第一个念头一定是“啊,原来是汉人爸爸”的想法。
尽管东汉灭亡了,作为分裂势力的三大集团却依然能够压着周边的异族胖揍,依靠阴谋诡计和隐忍窃取了统治权的司马晋室,更是依靠之前的声望得以继续对周边的异族予取予夺。
司马晋室将汉人所取得的一切荣耀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以为自己仍然能够横行霸道,异族鉴于汉人曾经的强大一开始的确不敢蹦跶。
当异族发现一样的人种只是改称为晋人之后,少了“汉人”这个名字的震慑,再加上晋室看上去也没有多么强大,他们稍微尝试了那么一下下,还真的将晋室掀翻在地,发现名为晋人的那些家伙原来也没有多么了不起嘛。
成为晋人之后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难,身在沦陷区的人民,有时候死亡反倒是一种解脱,活着的大多数时间是生不如死。逃向了南方的那些人,他们尝试奋起过,尝试拼命过,却是无论怎么样奋起和拼命都没有用,有心志的人依然选择奋斗,一些垮了的人则是开始各种的荒诞行为。
“我们为什么这么点人就敢出击?”巴洞被一个小伙子问得有些愣神,想了想答道:“因为我们是汉人啊!”
小伙子还年轻,大概也就十八九岁的模样。他们一家刚刚从东莱郡迁徙到安西都护府,安家落户仅是四个月不到,家里来了一份征召书。
年纪在二十岁以下的人,他们成长的环境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懂事阶段就是汉人再次屹立起来的时候。
岁数还小的时候,他们尽管日子是过得苦巴巴,可至少不是作为野兽都不如的下等人,隔三差五总是能听到大人们在谈论王师又是在哪获取了胜利,消灭了多少胡人之类的消息。
等待成年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自己所在的国家是当世第一强国,汉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
“是哦,我们是汉人。”太史明小鸡一般地点头:“一个汉人能打五个胡虏,比胡虏不如的杂胡至少能打十个!”
在诸夏,胡虏是最穷凶恶极的敌人,一般是指来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现在是没有什么胡虏了,整个草原已经成为汉人的牧场,由于纺织业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越来越多的汉人觉得去草原哪怕是单纯的放羊卖羊毛也能发财,前往草原养羊的汉人越来越多,结果是草原上渐渐有了汉人聚居的村落。
“有心气很好,就是……”巴洞还是很乐意以前辈的姿态教训新丁:“上战场悠着点。”
“巴叔,俺又不傻。”太史明乐呵呵地说:“才不会脑子发热自己一个人冲向敌人。”
巴洞是来自巴蜀,要是按照族系来算的话,他的祖先是巴人。不知道是从哪一代人开始,他们成了汉人,在李氏成汉统治巴蜀的时候重新当了巴人,等待巴蜀被刘彦解放又选择继续当个汉人。
他们家是在元朔十五年的时候迁徙到安西都护府,之前巴洞则是作为第一批参与光复西域的民间骁果。
因为立了功勋成为有爵者,得到的土地奖赏被划拨在了西域,巴洞才会将家人给接了过来。
队伍里面的人都是对着太史明一阵大笑。他们这一队就太史明一个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其余人起码都是三十以上,个别人的儿子比太史明的岁数还要大。
他们都是选择迁徙到安西都护府定居的汉人,有些是来了三四年,有些则是一年不到。
来安西都护府定居时,他们就被告知发生战事会受到征召,对于这一点他们非但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甚至应该说是觉得欣喜。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盯着迁徙来安西都护府,原本拥有的土地能兑换起码三倍,主要还是看重能被征召上战场的机会。
在汉帝国,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方式就是上战场。
选拔进入正规军队着实是太难太难了,临时的征召就成了另一个选项,安西都护府无论怎么看都会是一个最有可能爆发战争的区域,被临时征召的机会远比腹地多得多。
那些迫切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清楚待在腹地被临时征召的机会太少,一咬牙也就向官府申请迁徙到安西都护府。
永远不缺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真正有那么勇气迈步抓住机会步伐的人要相对少一些,到了元朔十七年的时候,定居在安西都护府的汉人堪堪达到七万户,以人口算是将近四十万人。
这个数据其实是突破了历史最高点,长久的岁月之中……或者说自汉人踏足西域,定居西域的汉人超过五万是发生在西汉,并且是官府强制迁徙过去。
李匡下令征召安西都护府辖区的汉人为兵,是按照传统一家一户征召一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聚拢了一支超过七万人的汉人辅兵部队。
安西都护府的正规军会开拔前往前线,后方的一些驻守任务是交给了辅兵部队。
留守的辅兵部队除了保证治安之外,他们还需要配合安西都护府的相关行政人员对西域人进行强制征召。
这... -->>这一次,安西都护府的打算是拉起二十万的西域人炮灰,只是因为前一次西域人损失太惨重,需要预防西域人的不配合。
“他们不敢乱的。”李匡对这个还是有相当的自信:“有胆子乱的人基本都死了。没死的西域人不是胆小便是苟且之辈。”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西域人,是服从于汉人,愿意给汉人当狗,获取了好处的那一类西域人。
得到了好处的西域人,他们欢喜自己发财了,当了汉人的狗也成了特权阶层,对汉人各种卑躬屈膝的同时,不是还能对其余人作威作福嘛。
要说起来,西域人最恨的并不是汉人,是同样的西域人。安西都护府不会掉份到亲自下场去干天怒人怨的事情,只会将那些活派给“二鬼子”,要的就是享受成果,仇恨让西域人自己去背。
某种程度上来讲,迁徙到安西都护府的汉人是充当着“好人”的角色,他们接纳了西域的姑娘们,愿意在某种程度上照顾姑娘们的娘家。这样难道不是好人?
西域人原本也不是“一家人”,他们之前可是有着自己的国家和种族,汉人没来之前就是在打生打死,汉帝国又是那样的政策,注定西域人压根就没可能成为“一家人”,有差别的地方不过是死的人更多了。
喷赤河的源头是来自咸海,位于现代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它是一个咸水湖,延伸出河流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变化,除了靠近咸海的那些河段,其余其实是淡水。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那一片区域最大的河系,喷赤河是阿姆河的其中一条支流。
喷赤河的东岸和西岸看上去就是两个世界,东岸一眼看去大部分就是一片黄土,西岸却是有着成片的绿荫。
要是以国家的疆域来算,喷赤河其实就是一条边界线,东岸是属于汉帝国,西岸则是属于匈尼特,只是安西都护府上一次的入侵打出了一个跨度三百里的“无人区”,匈尼特人自己进行了龟缩,汉人却是无视了疆域的概念进去安家落户。
“我们之前就架起了三座浮桥。”霍东点着沙盘,看着李匡恭敬地说:“有需要的话,七天之内还能架起三条浮桥。”
摆在中军大帐内的是一个长四米宽三米的沙盘,严谨地将周边的山川地势复制了出来,使人观看沙盘就能阅览三百里范围内的地形和环境。
喷赤河最窄的河面都超过两百米的宽度,先前选择浮桥就是选择宽度不大的地点。
有了浮桥之后,理所当然是会建立哨所,往来的人一多,哨所周边也会形成聚居点。
李匡带着两个师和四万辅兵部队抵达喷赤河,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将部队带到喷赤河西岸,必然是要近一步了解即时的情况,再进行下一步的选择。
“敌军已经到了这里。”霍东指的是喷赤河前方约四十里外:“这里的地势平坦,能够容纳大军进行驻扎。”
同时,那里还是喷赤河的上游。
喷赤河是一条在地图上显示为倒“U”形的河流,与汉帝国境内的大河(黄河)十分酷似,就是喷赤河没那么长,河面也没有那么宽。
“已经发现的敌军达到十五万,后方还有不知道数量的敌军。”霍东皱了皱眉头,苦笑继续往下说:“我们设置在前方的警戒点发挥了作用,只是他们传递回来的情报有些乱。”
那是必然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个前方的军事单位都能发现所有敌军,甚至是可能会将之前发现的敌军与后面看到的敌军出现混淆,的确是难以报告究竟有多少敌军。
“他们没有在那里大肆构建营垒。”霍东指的还是那个平原:“只是他们暂时也没有继续向前,是在不断等待后续部队。”
李匡对那一片平原有些印象,要是以军事价值而言,那边适合让大军建造营垒进行驻扎的同时,周边其实是无险可守的现状,只是因为驻扎在喷赤河旁边,需要注意的是另外三面。
“大军对水源的要求不会少。”李匡很清楚大军的行军路线是怎么回事:“既然他们选择沿着河岸行军,数量不会低于二十万。”
军队的数量要是太多,根本不是依靠从它处运水能够解决所需水源。这样一来的话,不管是什么规模的军队,规划行军路线哪怕不是走岸边,绝对也不会是远离河岸。
李匡想了想,布置道:“一个师到西岸构筑防御工事,其余部队在东岸驻营。”
众将校自然是应:“诺!”
这一边哨所原本是有五百人,他们在大军到来之后会改变一下承担的角色。
由于对周边的地形更加了解一些,哨所的将士会被拆分到各支部队,基本上是充当向导的角色。
在喷赤河以西的四十里外,马鲁斯和艾尔塔巴接到了侦骑的汇报。
“汉军没有直扑过来。”马鲁斯一脸的可惜:“我还以为汉人会不假思索地杀过来。”
艾尔塔巴是不断皱眉。
他们派出去关注汉军动向的队伍不少,是有陆陆续续传回情报,可是相当数量的队伍却好像是消失了。
“他们是汉军,并不是野蛮人。”马鲁斯是将汉军的表现当作理所当然:“只有野蛮人才会傻乎乎地任人掌握自己的动向,作为当世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他们怎么会无动于衷?”
每一场战争,两支大军的较量总会是那些身负刺探责任的军人,他们既是身负刺探敌军情报的任务,也有针对敌军同行进行清扫的任务。
“主要是我们的行军速度根本来不及渡过乌浒河(既喷赤河),要不然……”艾尔塔巴收拾一下心情:“既然汉军没有杀过来,我们也无法在他们抵达之前渡河东进。接下来是在这里驻营,还是?”
河流嘛,一般是可以当作天险的军事用途,他们是在怀疑自己能不能打过去,而那里驻防的只有五万汉军。 展开全部内容
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的民族,哪怕是该民族内最为卑微的人,他们的眼界和思想也有自己的“起点”,尤其是在面对异族的时候。
一直以来就是弱小的民族,便是上层的眼界也会有限,更不用去谈什么志气。他们在本民族会是高人一等,面对霸主民族的时候,便是一个霸主民族的平民都能表现得比他们骄傲和自信。
自有“汉人”这个称呼以来,一开始是历经了困难,不过很快就进入到了“一汉当五胡”的时代。
汉人用无数敌人的尸骸来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更是用一个曾经的游牧大帝国来当自己的垫脚石,向已知世界宣告自己的强大。
某个历史阶段中,知道有汉人的那些国家(民族),想到汉人的第一个念头一定是“啊,原来是汉人爸爸”的想法。
尽管东汉灭亡了,作为分裂势力的三大集团却依然能够压着周边的异族胖揍,依靠阴谋诡计和隐忍窃取了统治权的司马晋室,更是依靠之前的声望得以继续对周边的异族予取予夺。
司马晋室将汉人所取得的一切荣耀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以为自己仍然能够横行霸道,异族鉴于汉人曾经的强大一开始的确不敢蹦跶。
当异族发现一样的人种只是改称为晋人之后,少了“汉人”这个名字的震慑,再加上晋室看上去也没有多么强大,他们稍微尝试了那么一下下,还真的将晋室掀翻在地,发现名为晋人的那些家伙原来也没有多么了不起嘛。
成为晋人之后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难,身在沦陷区的人民,有时候死亡反倒是一种解脱,活着的大多数时间是生不如死。逃向了南方的那些人,他们尝试奋起过,尝试拼命过,却是无论怎么样奋起和拼命都没有用,有心志的人依然选择奋斗,一些垮了的人则是开始各种的荒诞行为。
“我们为什么这么点人就敢出击?”巴洞被一个小伙子问得有些愣神,想了想答道:“因为我们是汉人啊!”
小伙子还年轻,大概也就十八九岁的模样。他们一家刚刚从东莱郡迁徙到安西都护府,安家落户仅是四个月不到,家里来了一份征召书。
年纪在二十岁以下的人,他们成长的环境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懂事阶段就是汉人再次屹立起来的时候。
岁数还小的时候,他们尽管日子是过得苦巴巴,可至少不是作为野兽都不如的下等人,隔三差五总是能听到大人们在谈论王师又是在哪获取了胜利,消灭了多少胡人之类的消息。
等待成年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自己所在的国家是当世第一强国,汉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
“是哦,我们是汉人。”太史明小鸡一般地点头:“一个汉人能打五个胡虏,比胡虏不如的杂胡至少能打十个!”
在诸夏,胡虏是最穷凶恶极的敌人,一般是指来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现在是没有什么胡虏了,整个草原已经成为汉人的牧场,由于纺织业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越来越多的汉人觉得去草原哪怕是单纯的放羊卖羊毛也能发财,前往草原养羊的汉人越来越多,结果是草原上渐渐有了汉人聚居的村落。
“有心气很好,就是……”巴洞还是很乐意以前辈的姿态教训新丁:“上战场悠着点。”
“巴叔,俺又不傻。”太史明乐呵呵地说:“才不会脑子发热自己一个人冲向敌人。”
巴洞是来自巴蜀,要是按照族系来算的话,他的祖先是巴人。不知道是从哪一代人开始,他们成了汉人,在李氏成汉统治巴蜀的时候重新当了巴人,等待巴蜀被刘彦解放又选择继续当个汉人。
他们家是在元朔十五年的时候迁徙到安西都护府,之前巴洞则是作为第一批参与光复西域的民间骁果。
因为立了功勋成为有爵者,得到的土地奖赏被划拨在了西域,巴洞才会将家人给接了过来。
队伍里面的人都是对着太史明一阵大笑。他们这一队就太史明一个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其余人起码都是三十以上,个别人的儿子比太史明的岁数还要大。
他们都是选择迁徙到安西都护府定居的汉人,有些是来了三四年,有些则是一年不到。
来安西都护府定居时,他们就被告知发生战事会受到征召,对于这一点他们非但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甚至应该说是觉得欣喜。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盯着迁徙来安西都护府,原本拥有的土地能兑换起码三倍,主要还是看重能被征召上战场的机会。
在汉帝国,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方式就是上战场。
选拔进入正规军队着实是太难太难了,临时的征召就成了另一个选项,安西都护府无论怎么看都会是一个最有可能爆发战争的区域,被临时征召的机会远比腹地多得多。
那些迫切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清楚待在腹地被临时征召的机会太少,一咬牙也就向官府申请迁徙到安西都护府。
永远不缺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真正有那么勇气迈步抓住机会步伐的人要相对少一些,到了元朔十七年的时候,定居在安西都护府的汉人堪堪达到七万户,以人口算是将近四十万人。
这个数据其实是突破了历史最高点,长久的岁月之中……或者说自汉人踏足西域,定居西域的汉人超过五万是发生在西汉,并且是官府强制迁徙过去。
李匡下令征召安西都护府辖区的汉人为兵,是按照传统一家一户征召一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聚拢了一支超过七万人的汉人辅兵部队。
安西都护府的正规军会开拔前往前线,后方的一些驻守任务是交给了辅兵部队。
留守的辅兵部队除了保证治安之外,他们还需要配合安西都护府的相关行政人员对西域人进行强制征召。
这... -->>这一次,安西都护府的打算是拉起二十万的西域人炮灰,只是因为前一次西域人损失太惨重,需要预防西域人的不配合。
“他们不敢乱的。”李匡对这个还是有相当的自信:“有胆子乱的人基本都死了。没死的西域人不是胆小便是苟且之辈。”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西域人,是服从于汉人,愿意给汉人当狗,获取了好处的那一类西域人。
得到了好处的西域人,他们欢喜自己发财了,当了汉人的狗也成了特权阶层,对汉人各种卑躬屈膝的同时,不是还能对其余人作威作福嘛。
要说起来,西域人最恨的并不是汉人,是同样的西域人。安西都护府不会掉份到亲自下场去干天怒人怨的事情,只会将那些活派给“二鬼子”,要的就是享受成果,仇恨让西域人自己去背。
某种程度上来讲,迁徙到安西都护府的汉人是充当着“好人”的角色,他们接纳了西域的姑娘们,愿意在某种程度上照顾姑娘们的娘家。这样难道不是好人?
西域人原本也不是“一家人”,他们之前可是有着自己的国家和种族,汉人没来之前就是在打生打死,汉帝国又是那样的政策,注定西域人压根就没可能成为“一家人”,有差别的地方不过是死的人更多了。
喷赤河的源头是来自咸海,位于现代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它是一个咸水湖,延伸出河流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变化,除了靠近咸海的那些河段,其余其实是淡水。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那一片区域最大的河系,喷赤河是阿姆河的其中一条支流。
喷赤河的东岸和西岸看上去就是两个世界,东岸一眼看去大部分就是一片黄土,西岸却是有着成片的绿荫。
要是以国家的疆域来算,喷赤河其实就是一条边界线,东岸是属于汉帝国,西岸则是属于匈尼特,只是安西都护府上一次的入侵打出了一个跨度三百里的“无人区”,匈尼特人自己进行了龟缩,汉人却是无视了疆域的概念进去安家落户。
“我们之前就架起了三座浮桥。”霍东点着沙盘,看着李匡恭敬地说:“有需要的话,七天之内还能架起三条浮桥。”
摆在中军大帐内的是一个长四米宽三米的沙盘,严谨地将周边的山川地势复制了出来,使人观看沙盘就能阅览三百里范围内的地形和环境。
喷赤河最窄的河面都超过两百米的宽度,先前选择浮桥就是选择宽度不大的地点。
有了浮桥之后,理所当然是会建立哨所,往来的人一多,哨所周边也会形成聚居点。
李匡带着两个师和四万辅兵部队抵达喷赤河,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将部队带到喷赤河西岸,必然是要近一步了解即时的情况,再进行下一步的选择。
“敌军已经到了这里。”霍东指的是喷赤河前方约四十里外:“这里的地势平坦,能够容纳大军进行驻扎。”
同时,那里还是喷赤河的上游。
喷赤河是一条在地图上显示为倒“U”形的河流,与汉帝国境内的大河(黄河)十分酷似,就是喷赤河没那么长,河面也没有那么宽。
“已经发现的敌军达到十五万,后方还有不知道数量的敌军。”霍东皱了皱眉头,苦笑继续往下说:“我们设置在前方的警戒点发挥了作用,只是他们传递回来的情报有些乱。”
那是必然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个前方的军事单位都能发现所有敌军,甚至是可能会将之前发现的敌军与后面看到的敌军出现混淆,的确是难以报告究竟有多少敌军。
“他们没有在那里大肆构建营垒。”霍东指的还是那个平原:“只是他们暂时也没有继续向前,是在不断等待后续部队。”
李匡对那一片平原有些印象,要是以军事价值而言,那边适合让大军建造营垒进行驻扎的同时,周边其实是无险可守的现状,只是因为驻扎在喷赤河旁边,需要注意的是另外三面。
“大军对水源的要求不会少。”李匡很清楚大军的行军路线是怎么回事:“既然他们选择沿着河岸行军,数量不会低于二十万。”
军队的数量要是太多,根本不是依靠从它处运水能够解决所需水源。这样一来的话,不管是什么规模的军队,规划行军路线哪怕不是走岸边,绝对也不会是远离河岸。
李匡想了想,布置道:“一个师到西岸构筑防御工事,其余部队在东岸驻营。”
众将校自然是应:“诺!”
这一边哨所原本是有五百人,他们在大军到来之后会改变一下承担的角色。
由于对周边的地形更加了解一些,哨所的将士会被拆分到各支部队,基本上是充当向导的角色。
在喷赤河以西的四十里外,马鲁斯和艾尔塔巴接到了侦骑的汇报。
“汉军没有直扑过来。”马鲁斯一脸的可惜:“我还以为汉人会不假思索地杀过来。”
艾尔塔巴是不断皱眉。
他们派出去关注汉军动向的队伍不少,是有陆陆续续传回情报,可是相当数量的队伍却好像是消失了。
“他们是汉军,并不是野蛮人。”马鲁斯是将汉军的表现当作理所当然:“只有野蛮人才会傻乎乎地任人掌握自己的动向,作为当世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他们怎么会无动于衷?”
每一场战争,两支大军的较量总会是那些身负刺探责任的军人,他们既是身负刺探敌军情报的任务,也有针对敌军同行进行清扫的任务。
“主要是我们的行军速度根本来不及渡过乌浒河(既喷赤河),要不然……”艾尔塔巴收拾一下心情:“既然汉军没有杀过来,我们也无法在他们抵达之前渡河东进。接下来是在这里驻营,还是?”
河流嘛,一般是可以当作天险的军事用途,他们是在怀疑自己能不能打过去,而那里驻防的只有五万汉军。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