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杨烈是一位慈善人士,那他肯定不会在洪灾还没有发生之前就不声不响的拿出一大笔钱来帮助县武装部进行训练。他会在洪灾真正爆发之后,高调的捐赠出一笔钱来,帮助受灾地区的一些普通人渡过难关。在这个过程中,杨烈能够收获的名声,绝对要比事前做准备要多的多。
如果,杨烈是一个纯粹的投资人,那么他肯定不会拿出几千万现金来做一件明显没有什么收益的事情。比如,以程绍辉的名义,向县武装部提供资助,推动全县民兵提前进入到抗洪抢险的集中训练当中。他会等着洪灾发生之后,用最便宜的价格去购买他想要的一些资产。
如果,杨烈是一位纯粹的官员,在提前预测到特大洪灾将会发生的情况下,就算要组织或者推动抗洪救灾训练,那他的关注重点也只是在抗洪本身,至于组织集训所需的费用以及是否有不良商贩在其中牟利,这些都不是他要去关心和解决的。
正因为上面的种种假设并不成立,所以杨烈需要考虑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这次只是承包灶台的某些人中饱私囊这件事情,就让他往深层次的方面想到了很多,很多。
与蔡红军私下见面后的当天晚上,各乡前来参加集训的民兵负责人、承包灶台的个人、以及镇上的大小餐馆都接到了一份内容相同的通知。
通知的大概意思是说为了减轻武装部的后勤保障压力,提高参训人员的训练热情,从后天开始,县武装部将按照人头给参训民兵发放就餐劵,而拿到就餐劵的参训人员,既可以凭劵在各灶台换购喜欢的伙食,也可以几个人合起来到镇上的饭馆点上几个菜,甚至用不完的餐劵还可以在艳阳超市流动货柜换购其他物品。而镇上的饭馆凭着回收的餐券,就可以直接去武装部的后勤财务站换取等面额的现金。
一个参训民兵,一天的伙食标准是12元,换成餐劵一共是七张,其中红色五元的一张,黄色两元的两张,蓝色一元的两张,绿色五毛的两张。
除了参训民兵,其他任何人没有资格领取餐
劵,要吃饭就去自己花钱买!
负责向武装部大院每天运送肉蛋蔬菜的大卡车继续提供运输服务,但不再是按照对应灶台定量提供,而是以收购价格加上运输成本后的非盈利价格卖给各个灶台,这些承包灶台的个人可以将回收的餐劵作为等面额的现金使用,如果哪家灶台觉得运输队提供的菜蔬肉蛋价格比集贸市场上卖的贵,可以不买,然后自行去集贸市场采购。如果哪个灶台觉得这么干没有油水可捞,也可以解除合同,把灶台让出来。
各乡前去开会的负责人返回河堤将这个最新通知传达到各个村的民兵负责人,各村负责人再将会议精神传达给每一个民兵。当所有民兵获知此事之后,不用说,绝大部分都很高兴和鼓舞。一个人一天十二块钱的伙食补助,那可是足足三大碗红烧牛肉面啊!
按照正常的饭量,三顿饭都吃饱,节省的人其实一天总共只需要花六到八块钱,饭量大或者喜欢吃好的人,一般十块钱也就够用了。每天节省下来的餐劵,可以去艳阳超市流动货柜那里换不少的好东西呢!
那么,为什么不是直接发钱给参训的民兵,非要弄个餐劵呢?这是为了防止一些民兵只想着省钱,故意降低伙食标准,影响到集训的效果。餐劵就是一些盖了印章的红红绿绿的印刷纸,除了能吃饭,剩下的也就是去流动货柜换购一些东西,一旦集训结束,也就没用了。如果是直接发钱,不用想,一定有不少民兵每顿买两、三个馒头,就着腌萝卜干就对付过去了。
而且,晓燕超市流动货柜那边也不是敞开了回收餐劵,据说每个人每周最多只能换购面值不超过三十块钱的东西,平均下来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至少需要用掉八块钱的餐劵,不然多节余下来的到了最后也是没用!
过了一天之后,通知上提到的餐劵正式发放到了每个民兵手上,那些原本还想大捞特捞的灶台对此毫无办法,如果他们再不提高饭菜的质量,接下来他们可就要亏本了。因为,镇上那些大小饭馆可是虎视眈眈的盯着河堤上那几千张吃饭的嘴呢
!
那些承包灶台的个人,在心里咬牙切齿的暗骂,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玩意想出来餐劵这一招,简直是抓到了要害上,就算他们可以用餐劵支付每天购买菜蔬肉蛋之后还有剩余,可餐劵不是钱,除了去流动货柜那边换东西,别的什么也干不了。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不干,跟武装部解除合同,到时候估计有的是人来抢。因为就算承包灶台的这些个人,每天没有什么别的花头和油水,可每天的工资也是钱啊!
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杨烈想出来的这个对策,其实是通过扩大得利群体的方法,一方面压缩灶台承包者非正当利益的攫取,一方面让参训民兵在伙食费的支配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最后再引入镇上的饭馆和艳阳超市流动货柜作为一种竞争,这样形成一个较为均衡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得集训工作这个中心不会受到影响和干扰,而各方面的矛盾也不至于太过激化。
杨烈提供的几千万资助是源头活水,这笔钱最终被分成了许多份,有的进了菜农的腰包,有的到了卖鸡蛋的农户手上,有的发给了民兵,有的到了个体户帐上……总之,这些花出去的钱,虽然不像资本运作那样见到高额的利润,但也在创造价值,青河河堤两旁那堆砌的整整齐齐的沙袋,就是最好的见证。
杨烈暗中插手民兵集训伙食的事情,自然不会瞒着县武装部长孙国宁,老孙又把这事告诉了县长段克发。段县长听完之后,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到底是财大的研究生,一张代餐劵就解决了问题,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才,县里实在太需要了!”
对于县长的夸赞,杨烈暂时是听不到了,他刚刚完成了一份关于在秦阳镇建设绿色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的报告。当他把这份凝聚了他许多心血和思考的报告交到李家才手中时,李家才视若珍宝,认认真真一字不漏的看完,然后又像献宝一样的去了赵清平的办公室里,让赵书记也跟着欣喜了一把。
赵清平对李家才说:“这件事要是弄成了,秦阳镇上几万人会一辈子记得咱的好!”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