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爆料,河南开封和漯河两地消防部门的两份讲话稿,居然高度雷同,除了时间、人物、地点有异之外,剩下的部分,几乎完全一致,最可笑的是,开封的稿子,居然出现了“构建和谐平安漯河”的字样。(2009年3月25日《新京报》)显然,开封这边的文抄公,电脑操作技术欠通,如此简单的名词替换都不会,露了破绽。但奇怪的是,这么明显的穿帮,既然是讲话稿,作报告的首长和听报告的众多下属怎么没有一个发现的呢?
仔细一想,也很正常,像这样的讲话,在我们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各个官方机构,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多到了从起草人到讲话人,再到听讲的人,个个神经麻痹,麻木不仁,没有觉察,非常正常。别笑话开封的那位仁兄,其实别的地方也五十步一百步。但凡官面上的文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时间纵向上高度一致,无非换换各个时期不同的口号。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空间横向上也差不多少,大同小异,把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一换,也没有差别了。凡是官方的文字,只要同一类别的东西,讲话、报告、调查、汇报、文宣等等,肯定同一类别高度雷同,不雷同反而倒是怪事。这种现象,早在多少年前,就这样了。当年毛泽东曾经讥之为“党八股”,专门著文批评。可惜,从那时候起到现在,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机关的八股作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早先的时候,很多做秘书、干事的人,囤积了若干官方标准文字作为范本,领导需要什么,翻出来比着来就行。现在有网络了,范本网上到处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也等于抄。因为,即使你自己起草,最后发现也跟别人写的没什么区别。听说,此事曝光之后,开封那位“文抄公”,还受了处分,其实大可不必。这种抄法,从另一个角度说,其实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方式,错就错在不该上网,两边撞了车,平白给网民添了些乐子。
中国很大,南北东西差异巨大,一个政策,在东边正好,到了西边就一点儿都不合适。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也千差万别,搞统战的和做税务的,怎么说也不是一回事。按道理说,各地的政府,政府各个部门,即使是官面文章,也应该不一样才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嘛。可是,只要是同一类的部门,各地政府的讲话、报告、汇报之类的东西,只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变一变,大抵南北东西,都可以互换,即使不同部门,也有相当部分的雷同。这是官话,或者说党八股的一个特色,这个特色,被各级部门自觉跟上级保持一致,担心犯错的“公文精神”极大地强化。凡是负责起草官方讲话文件的部门,无论是秘书机构还是政研部门,跟上级保持一致,不出错,是他们共同的行为准则。新提法,新名词,只能首长自己定,起草人不能越俎代庖,也不敢越俎代庖。在首长也求稳的情况下,这种四平八稳,跟着走的官样文章,就更是流行。
尽管国家总是提创新,但在目前层层的压力体制下,跟随上级,至少在公开的官样文章上尽量与上级保持一致,的确是不犯错误的不二法门。在官场谁不知道,听话没大错,听话,事情办砸了,问题不大,不听话,事情办好了,没准还有过。官样文章的雷同,其实是官场文化的体现,官场文化不变,官样文章互相抄抄,其实从节约劳动力的角度,有益无害,用不着大惊小怪。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