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友谊型:离开玩伴的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存在隐患

孩子与大人一样,都渴望友谊,都渴望和同龄人交往。父母一味地制止,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会交际,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米豆今年9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

一天晚上,米豆妈接到儿子班主任打来的电话:“米豆很聪明,一教就会。但是不喜欢和同学玩,上学、放学都是一个人,下课也总是默默地坐在课桌前做作业或者是发呆。虽然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交际方面显得比较不合群。”

米豆放学回家,妈妈问:“你在学校和同学们处得怎么样?”

米豆说:“还行。”

“有最好的朋友吗?”

“没有,我不喜欢跟他们一起玩。”

“为什么?”

“没为什么,反正就是不喜欢。”

听了儿子的回答,米豆妈做了自我反思。米豆妈的控制欲比较强,在儿子很小时,总担心他会磕着碰着,便不允许他出去玩,儿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窗外的小朋友玩耍打闹。虽然米豆妈也有些不忍,但为了儿子的安全,她最终还是狠心让孩子待在家里。为了弥补儿子,米豆妈给他买了各种玩具,时间久了,他也就不再提出去玩的要求了。

上幼儿园时,米豆妈就发现米豆总是独来独往,不跟小区里同龄孩子玩,起初她觉得孩子还小,稍微大一点就会有所改变。可是,上了小学,米豆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米豆妈的这种教育方式简直就是关心则乱,心里原本想的是为了孩子好,却给孩子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把孩子看得过于脆弱,怕他们到外面会受伤,禁止他们和其他小朋友接触,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事实证明,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只会让他们变得自闭。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社交心理逐渐强烈,渴望有自己的伙伴。如果孩子与人交往的愿望总是不能获得满足,就会用其他物体来代替,与人交往的愿望就会慢慢淡漠,就会形成这方面的缺失,影响到孩子的心智发展。因此,适当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同龄人多接触。

妞妞从小就喜欢交朋友,那时候她最好的朋友是离我们小区不远的一家小超市老板的女儿玉环,她和妞妞同岁。他们一家三口不是本地人,几年前来到这里开超市,白天卖货,晚上他们就挤在超市的隔断里睡觉。

刚开始,小区里很多孩子都喜欢跟玉环玩,因为玉环性格好,长得也招人喜欢,可是后来有些孩子就不找玉环玩了,说是父母不让,怕“不卫生”。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不公平了。我鼓励妞妞去找玉环玩,两个孩子一块玩儿橡皮泥也能玩一下午,玩得很开心。

玉环是个勤快的孩子,经常会帮妈妈剥葱洗菜、打水、买饭。耳濡目染中,妞妞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我洗菜时,她主动帮忙,而且还懂得节约用水;吃完饭,还要帮我洗碗……

如果是你,可能也不赞成自己的孩子跟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玩,担心受他们影响,自己的孩子成绩下滑或者也被带坏。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

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父母就要让他们学会与各式人等交往,只有在跟不同类型的朋友交往中,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朋友,从而知道什么样的朋友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不能交。换句话说,父母最好不要帮孩子限定交友的人选,相反,要鼓励他们交朋友,而且跟人交朋友时要慎重。

自从上小学后,妞妞每次过生日都会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家里。2016年生日的前一天,我特意问她要不要邀请一些同学来家里玩。妞妞点点头,笑眯眯地表示愿意。早上一起来,我就去给她订制了一个大蛋糕,并准备了一些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和水果。

放学之后,妞妞带着她的朋友们来家里,我跟丈夫招呼他们进屋,让他们随便玩,然后我们俩就出去散步,把空间全部让给她们。

等我们回家时,他们已经玩得很尽兴了。虽然家里稍显狼藉,可是看妞妞满脸笑容,我跟丈夫也很开心。妞妞端来两块蛋糕,说:“爸爸妈妈,这是专门为你们留的。我的同学都说,你们俩非常好!”

尊重孩子的朋友,就是在肯定孩子的交友观。也许,孩子小时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可是他们的潜意识会因为父母的尊重而感到欣慰与满足。如果因不喜欢孩子的朋友而冷落他们,就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最后父母不高兴,孩子也不高兴,得不偿失。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