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一战成名天下知十
拖到六月九日,军委会终于发布了对皖东北大捷的有功将士的奖励晋升名单。这会军委会可是出奇的大方,参战的军长、师长、旅长们那是人人有勋章,一个也没有拉下。
程家骥和五十九军的张军长这次可是中了头彩,双双升官。程家骥被升任由独立一百旅扩编的独立一百师的师长,而张军长则被任命为三十三集团军的总司令。这两人还被授予了一等青天白日勋章,只不过这种级别的勋章要到武汉去由委座亲自颁发,暂时还属于空头支票。
独立一百师将下辖独立一百旅和暂编一八三旅共二个旅,四个团的建制。并且将会被军委会按乙种整理师的标准补入重武器,近期将下发大批的武器装备。
军委会充许独立一百旅原有装备一律保留,相应的轻装备军委员则是只予与补齐,重装备则由中央按编制全部下发。这是因为德制九八k步枪和中正式步枪军委会的仓库里实在没有多少了,军委会实在是舍不得一下子拿出几千支上等步枪给独立一百师。
军委会下发的装备加上独立一百旅自己的本钱。程家骥预计在整编完毕后。独立一百师将一个炮兵团下辖三个营另一个连。三个营中一个是装备军委会卜福斯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二门的山炮营。一个是独立一百旅原有的七门杂牌山炮野炮的野炮营。
最后一个营是战防炮营,其中一个连装备奥地利百禄式四十七毫米战防炮四门,另外一个连装备独立一百旅原有德制三十七毫米战防炮四门。还一个装备日制七十毫米步兵炮四门的炮兵连。
师直属队有警卫营、工兵营、特务营、通讯营、骑兵营各一个,野战医院两个。
旅直辖部队为迫击炮连、(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六门)、警卫连、工兵连、特务连、通讯连、卫生队、骑兵连各一个。
每个团有六门八十一毫米迫击炮,营有八挺重机枪,每连二个掷弹筒二门六零迫击炮,每班一挺轻机枪。
预计全师满员编制为一万三千人左右。
这种配备实际已经大超过了正常的乙种整理师的标准,就是日军相较在日军飞机不出动的情况也占不了多少便宜。要不是独立一百旅原来的底子颇厚,程家骥又一向有贩买大烟买武器的好习惯,说什么也凑不出这么的轻重武器
军委会下了这么大的本钱也是“用心良苦”的,黄中将向程家骥透露军委会已经内定由独立一百师和独立一一二旅及中央军的独立一三三旅合编成一个军,由黄中将担任军长,这个军将在一两个月内完成整编,并开进大别山作战。
为了这个事情程家骥和钱绅商量的好几回。紧后两人还是决定先把部队扩大了再说,就算是被编入了黄中将说了将要成立的那个军,一时半会的中央军还不可能把独立一百师吃掉。(黄中将也没有那多少种搞阴谋的天份。)实在要是顶不住中央军的蚕食了就把部队拉到一战区去,找夏维民去,靠着夏维民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交情想来是不会受到太大的处分的。再说五战区的司令长官也不会轻易让独立一百师被从军委会从战区直属部队里划出去的。反正黄中将说的那个命令还没有明令下达,当务之急还是先把独立一百师的员额补齐了再说。
原独立一百旅算上能复原的伤兵在内,满打满算也不足八千人,这一下要扩充成一个一万三千人的师,招兵就又成了一件头等大事。程家骥这会可不敢又到萧县去招人了,要是独立一百师里有一半的萧县人部队会是什么样子,他是想都不敢想。
正当程家骥忙着接收装备和招收新兵时,他接到与张总司令一同去武汉接受授勋的通知。
六月十三日,也就是兰封战役结束的第二天,程家骥与张总司令带着各自的随员一道坐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为了怕日军的空中值班战机将他们这两个有功将领乘坐的飞机击落,军委会还专门派了四架战机给他们乘坐的专机护航。
程家骥心里明白军委会之所以舍得抽出宝贝空军,来为这次的飞行护航,恐怕更多的是为了不让武汉的民众和各界名流空等一场吧!要是这个时候自己与张总司令在空中给日军的战机击落了,那国府的的脸面可就保不住了。
在飞机上程家骥和 张总司令等人在交谈中不知不觉的把话问题扯到了刚刚结束了兰封会战上,也正常得很,两个将军在几个校官聚在一起又是在战争期间,不谈战事那才有鬼了了。
兰封会战这场在程家骥原来那个时空中功败垂成的会战,因程家骥到了这个时空之后,产生的蝴蝶效应,使其结果有了很大的改变。
本来在程家骥原来的那个时空中,日军十四师团约二万人在十五万中**队的围攻中已是陷入重围。要不是日军第十六师团从徐州附近赶了过来,击破了中**的阻击救出第十四师团。单凭十四师团自己的力量,是万难逃出在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中**队布下的天罗地网。
在这个时空,因为程家骥的到来和独立一百旅的存在,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十六师团的一个旅团先是被堵在萧濉河附近动弹不得,最后还让闻风而至的中**队给全歼了。
这就使得日军第十六师在兵力大减的情况下,又因当初想要救援第三十旅团耽误的几天的时间。以上的原因相加起来,导致了当十六师团的大部去兰封一带给十四师团解围时。土肥原的第十四师团已经被中**队打得七痨五伤奄奄一息了,日军第十六师团也因为兵务不足没有能很快的撕开中**队的防线救出第十四师团。
这样一来,这仗就很自然的进入僵持状态,日军这一个半师团与十五万中**队就在兰封一带绞杀在一起了。两军厮杀得是天昏地暗,据说战场上的惨烈程度决不下于台儿庄。
到了六月十日,日军第十六师团终于在中**队的防线上找到了一个薄弱环节,经过血战之后,费了九牛两虎之力,方才接应出第十四师团残部约八千人。日军两股合成一股后,仓惶逃窜,中**队则是奋起余勇猛烈追歼日军。(**打落水狗时还是十分英勇的。)至十二日,日军两个师团的残部约一万三千人在第十三师团和第五师团的接应下逃出了战场。
此役武汉宣称前后歼灭日军二万人左右,中**队自身伤亡三万四千人。
与张总司令不同的是,程家骥最看中的并不是日军被歼灭多少人。而是,在中**队战胜了日军的情况下,军委会就不会想到用以水代兵这一招了,黄河大堤就不会被炸掉,中州大地上就少了一场灾难。这件事让程家骥心里很安慰,他觉无论自己的将来会如何,最起码他间接的救了上百万条人命。
张总司令那里知道这些,他关心的只是此役中日两军在军事上的得失和日军表现出了战斗力为什么会不及往日强悍。张总司令还对这一切做了许多的分析,言下大有日军很可能会回缩一段战线而中**队到时只要抓住机会就能收复一些失地之意。
程家骥心里清楚,日军眼下虽在几个战场上频频受挫,可在大势上日军还是处于攻势,后撤那是不太可能的。日本人的战争潜力,尤其是可直接用于作战的人力还没有全用上了,战争在相当中的一段时间里中**队还是只能主要采取守势。程家骥虽然因为熟识历史的原因对局势做出了以上的判断。可他心里还是很佩服张总司令的胆略的,在这个时代一个能够想到主动对日军发动攻击的中国将军就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将军了,毕竟两国之间的巨大的国力军力差距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了,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一点。
(历史上中**队曾在一九三九年进行过大规模的反击,因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而失败。)
对时下的战局的下一步的走向,两人虽有分岐,可在日军的攻势将在一定时间内放缓这一点是意见相同的,都认为为样一来,中**队保卫大武汉的准备时间就将更加充足一些。除了钱绅一言不发之外,两人其它的随员也加入了讨论,一时间小小的机舱里象是办起的军事讲座,好不热闹正谈得高兴时飞机已经是王家墩机场降落了。
从许昌到武汉乘坐飞机本就只需两三个小时,飞机上的众人就谈得兴高采烈,这时间就更容易过去了。
一走近舱口,程家骥就被外面那无边无际的人海给吓得差点把已经踏出去的一只脚给收回来。
程家骥并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从前在电视里也经常看到外国元首来访时的欢迎仪式,可当他亲临其境时才切身深会到当十万二十万甚至于数不清的人群对着你欢呼时会是个什么场面。 展开全部内容
程家骥和五十九军的张军长这次可是中了头彩,双双升官。程家骥被升任由独立一百旅扩编的独立一百师的师长,而张军长则被任命为三十三集团军的总司令。这两人还被授予了一等青天白日勋章,只不过这种级别的勋章要到武汉去由委座亲自颁发,暂时还属于空头支票。
独立一百师将下辖独立一百旅和暂编一八三旅共二个旅,四个团的建制。并且将会被军委会按乙种整理师的标准补入重武器,近期将下发大批的武器装备。
军委会充许独立一百旅原有装备一律保留,相应的轻装备军委员则是只予与补齐,重装备则由中央按编制全部下发。这是因为德制九八k步枪和中正式步枪军委会的仓库里实在没有多少了,军委会实在是舍不得一下子拿出几千支上等步枪给独立一百师。
军委会下发的装备加上独立一百旅自己的本钱。程家骥预计在整编完毕后。独立一百师将一个炮兵团下辖三个营另一个连。三个营中一个是装备军委会卜福斯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二门的山炮营。一个是独立一百旅原有的七门杂牌山炮野炮的野炮营。
最后一个营是战防炮营,其中一个连装备奥地利百禄式四十七毫米战防炮四门,另外一个连装备独立一百旅原有德制三十七毫米战防炮四门。还一个装备日制七十毫米步兵炮四门的炮兵连。
师直属队有警卫营、工兵营、特务营、通讯营、骑兵营各一个,野战医院两个。
旅直辖部队为迫击炮连、(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六门)、警卫连、工兵连、特务连、通讯连、卫生队、骑兵连各一个。
每个团有六门八十一毫米迫击炮,营有八挺重机枪,每连二个掷弹筒二门六零迫击炮,每班一挺轻机枪。
预计全师满员编制为一万三千人左右。
这种配备实际已经大超过了正常的乙种整理师的标准,就是日军相较在日军飞机不出动的情况也占不了多少便宜。要不是独立一百旅原来的底子颇厚,程家骥又一向有贩买大烟买武器的好习惯,说什么也凑不出这么的轻重武器
军委会下了这么大的本钱也是“用心良苦”的,黄中将向程家骥透露军委会已经内定由独立一百师和独立一一二旅及中央军的独立一三三旅合编成一个军,由黄中将担任军长,这个军将在一两个月内完成整编,并开进大别山作战。
为了这个事情程家骥和钱绅商量的好几回。紧后两人还是决定先把部队扩大了再说,就算是被编入了黄中将说了将要成立的那个军,一时半会的中央军还不可能把独立一百师吃掉。(黄中将也没有那多少种搞阴谋的天份。)实在要是顶不住中央军的蚕食了就把部队拉到一战区去,找夏维民去,靠着夏维民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交情想来是不会受到太大的处分的。再说五战区的司令长官也不会轻易让独立一百师被从军委会从战区直属部队里划出去的。反正黄中将说的那个命令还没有明令下达,当务之急还是先把独立一百师的员额补齐了再说。
原独立一百旅算上能复原的伤兵在内,满打满算也不足八千人,这一下要扩充成一个一万三千人的师,招兵就又成了一件头等大事。程家骥这会可不敢又到萧县去招人了,要是独立一百师里有一半的萧县人部队会是什么样子,他是想都不敢想。
正当程家骥忙着接收装备和招收新兵时,他接到与张总司令一同去武汉接受授勋的通知。
六月十三日,也就是兰封战役结束的第二天,程家骥与张总司令带着各自的随员一道坐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为了怕日军的空中值班战机将他们这两个有功将领乘坐的飞机击落,军委会还专门派了四架战机给他们乘坐的专机护航。
程家骥心里明白军委会之所以舍得抽出宝贝空军,来为这次的飞行护航,恐怕更多的是为了不让武汉的民众和各界名流空等一场吧!要是这个时候自己与张总司令在空中给日军的战机击落了,那国府的的脸面可就保不住了。
在飞机上程家骥和 张总司令等人在交谈中不知不觉的把话问题扯到了刚刚结束了兰封会战上,也正常得很,两个将军在几个校官聚在一起又是在战争期间,不谈战事那才有鬼了了。
兰封会战这场在程家骥原来那个时空中功败垂成的会战,因程家骥到了这个时空之后,产生的蝴蝶效应,使其结果有了很大的改变。
本来在程家骥原来的那个时空中,日军十四师团约二万人在十五万中**队的围攻中已是陷入重围。要不是日军第十六师团从徐州附近赶了过来,击破了中**的阻击救出第十四师团。单凭十四师团自己的力量,是万难逃出在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中**队布下的天罗地网。
在这个时空,因为程家骥的到来和独立一百旅的存在,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十六师团的一个旅团先是被堵在萧濉河附近动弹不得,最后还让闻风而至的中**队给全歼了。
这就使得日军第十六师在兵力大减的情况下,又因当初想要救援第三十旅团耽误的几天的时间。以上的原因相加起来,导致了当十六师团的大部去兰封一带给十四师团解围时。土肥原的第十四师团已经被中**队打得七痨五伤奄奄一息了,日军第十六师团也因为兵务不足没有能很快的撕开中**队的防线救出第十四师团。
这样一来,这仗就很自然的进入僵持状态,日军这一个半师团与十五万中**队就在兰封一带绞杀在一起了。两军厮杀得是天昏地暗,据说战场上的惨烈程度决不下于台儿庄。
到了六月十日,日军第十六师团终于在中**队的防线上找到了一个薄弱环节,经过血战之后,费了九牛两虎之力,方才接应出第十四师团残部约八千人。日军两股合成一股后,仓惶逃窜,中**队则是奋起余勇猛烈追歼日军。(**打落水狗时还是十分英勇的。)至十二日,日军两个师团的残部约一万三千人在第十三师团和第五师团的接应下逃出了战场。
此役武汉宣称前后歼灭日军二万人左右,中**队自身伤亡三万四千人。
与张总司令不同的是,程家骥最看中的并不是日军被歼灭多少人。而是,在中**队战胜了日军的情况下,军委会就不会想到用以水代兵这一招了,黄河大堤就不会被炸掉,中州大地上就少了一场灾难。这件事让程家骥心里很安慰,他觉无论自己的将来会如何,最起码他间接的救了上百万条人命。
张总司令那里知道这些,他关心的只是此役中日两军在军事上的得失和日军表现出了战斗力为什么会不及往日强悍。张总司令还对这一切做了许多的分析,言下大有日军很可能会回缩一段战线而中**队到时只要抓住机会就能收复一些失地之意。
程家骥心里清楚,日军眼下虽在几个战场上频频受挫,可在大势上日军还是处于攻势,后撤那是不太可能的。日本人的战争潜力,尤其是可直接用于作战的人力还没有全用上了,战争在相当中的一段时间里中**队还是只能主要采取守势。程家骥虽然因为熟识历史的原因对局势做出了以上的判断。可他心里还是很佩服张总司令的胆略的,在这个时代一个能够想到主动对日军发动攻击的中国将军就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将军了,毕竟两国之间的巨大的国力军力差距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了,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一点。
(历史上中**队曾在一九三九年进行过大规模的反击,因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而失败。)
对时下的战局的下一步的走向,两人虽有分岐,可在日军的攻势将在一定时间内放缓这一点是意见相同的,都认为为样一来,中**队保卫大武汉的准备时间就将更加充足一些。除了钱绅一言不发之外,两人其它的随员也加入了讨论,一时间小小的机舱里象是办起的军事讲座,好不热闹正谈得高兴时飞机已经是王家墩机场降落了。
从许昌到武汉乘坐飞机本就只需两三个小时,飞机上的众人就谈得兴高采烈,这时间就更容易过去了。
一走近舱口,程家骥就被外面那无边无际的人海给吓得差点把已经踏出去的一只脚给收回来。
程家骥并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从前在电视里也经常看到外国元首来访时的欢迎仪式,可当他亲临其境时才切身深会到当十万二十万甚至于数不清的人群对着你欢呼时会是个什么场面。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