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寒秋沉吟 往事不可追 青茔孤恨 七情只堪断(二)
到了船上的餐厅,沧芸先让侍者找了一点药来,给子浚擦了药,才开始点菜。她点了一桌子菜,给子浚阿霖一人夹了一块鸡腿,道:“快吃吧,一定都饿坏了。”阿霖说了声谢谢,不客气地捧着碗大吃,而子浚则默了半晌,慢慢地端起碗,把鸡腿夹给阿霖,大大地扒了一口白饭。沧芸将子浚的举动看在眼里,并不点破,只是问道:“阿霖,好吃吗?”
阿霖重重地点头,嘴里塞满饭菜,口齿不清道:“姨,我从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他抬头看向子浚,惊奇地发现子浚只吃着白饭,便道:“哥哥,你吃啊,很好吃的。我们两天没吃东西啦,有这么多好吃的,一起吃嘛。”说着,他把一块大排骨夹到子浚碗里,直勾勾地望着,非要亲自看子浚把排骨吃掉。
子浚无奈,只得夹起那块排骨,咬了一小口。“阿霖,告诉姨,你们怎么会离开上海。”沧芸很是奇怪,就算如子浚所说,家里没了亲人,但总归会有些朋友在上海,放着这么小两个孩子不管,让他们到处乱闯,实在太过无情。
阿霖抹抹油腻腻的嘴,喝一口汤咽下嘴里的饭菜:“上海有坏人,抓了哥哥。后来哥哥逃出来,找到我,就说带我离开。我们逃了出来,但身上没钱,就没有饭吃了。”沧芸知道,子浚应该知道得比阿霖多,可那孩子是问不出来什么的,也就住口没有再问。
子浚本来听阿霖说他们的事给外人听,也不再吃东西,只紧紧皱着眉头望向沧芸,这会见她没有问下去,才仿佛舒了口气似的,继续吃饭。沧芸不觉在心底叹气,子浚这孩子实在是太早熟,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姨,你坐火车是要到哪里去?”阿霖吃饱了,瞪着眼好奇地问。沧芸摸摸阿霖的头,笑道:“阿霖,姨要到北京,你难道不知道这趟火车是到北京的?”阿霖摇摇头道:“不知道,我和哥哥是偷偷爬上火车的。”
沧芸想将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可又想到此去北京她也是无处容身,不禁又有些犹豫。好半晌,她才试探着问:“阿霖,你喜欢跟着姨吗?往后姨照顾你们?”不等阿霖回答,子浚就把筷子一放,抢着道:“阿霖,有哥带着你,不需要别人!”阿霖看看沧芸,又看看子浚,扁扁嘴怯声道:“姨,哥哥会照顾我。”沧芸像是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子浚坚决地拒绝,倒斩断了她的犹疑。于是,她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塞进阿霖手中:“阿霖,姨给你这些钱,一定收好了,饿了就和哥哥买东西吃。”她怕子浚不肯让阿霖收下那些钱,立即接着道:“子浚,你要为弟弟考虑,收下这些钱,不要再去偷钱。”
子浚低着头,手却将阿霖手里的钱递回给沧芸。沧芸看不清他的神情,但从他僵硬的肩膀可以看出,他说什么也不会要那些钱。沧芸只能接过钱,叮嘱道:“子浚,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和弟弟。”说完,她见二人吃完了饭,便想带他们回舱休息,子浚拉起阿霖就跑,转眼没了影。
沧芸看着两人消失的方向,心底升起一股惘然。想到子浚大人般的执拗,她就觉心疼,到底是怎样的变故,才会让一个原本应该童稚无邪的孩子,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呆坐一会,沧芸还是回了舱,她心中已有一个主意,要帮帮那两个孩子。下船的时候,子浚领着阿霖站在下船的船板处,一见到沧芸就奔过去帮她拎行李。沧芸的行李并不多,就只有几件衣服,子浚很轻松就拎了起来,神色显得有些异样。他什么也没有说,墨黑的眼睛似有似无地流动着一层愤怒。
出了码头,不大一会儿就上了火车,子浚一直拎着沧芸的行李,到了火车上找到座位,才把行李放在沧芸的身边。他深深地看了沧芸一眼,出乎意料地向她行了一个礼,带着阿霖离开。随后,沧芸在车厢里找过他们,但没有找到,她猜,应该是子浚存心躲着她。
直到下火车,沧芸才又见到他们。子浚还是过来帮她拎行李,她摇头不给子浚,自己拎着,一把揽过阿霖,抱在怀里好一会儿才松手。“姨走了。”她向子浚阿霖挥手道别。阿霖眼睛湿湿的,似乎要哭。子浚拽着阿霖的手,冷冷命令道:“这没什么好哭的!”阿霖又拼命忍住,不停地用手揉眼,仿佛这样就可以让眼泪干涸。
沧芸快步离开,面上忍不住浮出一丝轻快的笑意。这一路上,多亏有这两个孩子让她分神,倒是让她忘记了不少自己的伤心事,临走之时,她抱住阿霖,就把上次要给他们的钱,悄悄塞进了阿霖的衣服口袋。她不能想象,当子浚发现那些钱时,会是什么表情,但她知道,那笔钱会让他们好好生活一段日子。
这样很好。
这一年的寒意,来得特别早,才刚立秋,就冷得人穿上了毛衣。沧芸坐在屋后小院的摇椅上,搭着一张薄薄的毯子,望着萧瑟的天空发呆。前些天,她受了寒,就向任职的学校告了假,在家休息。北京于她来说,是一个拥有太多回忆的地方,平日里在学校忙碌着还不觉得什么,此时突然闲下来,就想到了许多往事。
她想起两年前刚到北京的情形。那时她出了前门火车站,身上没有一分钱,晴衡给她的钱,她都给了子浚和阿霖。站在路口,她不知道该到哪里,刹时就升起一股前路茫茫的凄清感觉,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谁也不能依靠。她想起那个关于卓羽的梦,想起晴衡告诉她二太太逝世的消息,更是倍感凄冷。幸而没多久,她突然记起尚有一处地方可去。
那是二太太还住在北京时,跟她一起住过的院子。二太太随纪老爷子去了上海,院子就空了下来,她被二太太又送回北京,在北京长大读书,就一直是住在那里。后来,她随卓羽去了岛上,那院子仍然由她读书时照顾她的全嫂管着,也不知道此时全嫂人还在不在。但无论如何,她都只能去碰碰运气。
房子还是全嫂看着,她高兴极了,就住下来。那时,全嫂早已经没有纪家的经济支持,幸而房子是买断了,纪家也没说要收回,就靠着给人浆洗缝补衣服,日子也能过。她知道,以全嫂的能力,突然增加一个吃饭的人,是负担不起的。住下没多久,她就在北京的一个女子中学谋了一份教职,帮着全嫂补贴家用。(未完待续推荐票、月票 展开全部内容
阿霖重重地点头,嘴里塞满饭菜,口齿不清道:“姨,我从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他抬头看向子浚,惊奇地发现子浚只吃着白饭,便道:“哥哥,你吃啊,很好吃的。我们两天没吃东西啦,有这么多好吃的,一起吃嘛。”说着,他把一块大排骨夹到子浚碗里,直勾勾地望着,非要亲自看子浚把排骨吃掉。
子浚无奈,只得夹起那块排骨,咬了一小口。“阿霖,告诉姨,你们怎么会离开上海。”沧芸很是奇怪,就算如子浚所说,家里没了亲人,但总归会有些朋友在上海,放着这么小两个孩子不管,让他们到处乱闯,实在太过无情。
阿霖抹抹油腻腻的嘴,喝一口汤咽下嘴里的饭菜:“上海有坏人,抓了哥哥。后来哥哥逃出来,找到我,就说带我离开。我们逃了出来,但身上没钱,就没有饭吃了。”沧芸知道,子浚应该知道得比阿霖多,可那孩子是问不出来什么的,也就住口没有再问。
子浚本来听阿霖说他们的事给外人听,也不再吃东西,只紧紧皱着眉头望向沧芸,这会见她没有问下去,才仿佛舒了口气似的,继续吃饭。沧芸不觉在心底叹气,子浚这孩子实在是太早熟,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姨,你坐火车是要到哪里去?”阿霖吃饱了,瞪着眼好奇地问。沧芸摸摸阿霖的头,笑道:“阿霖,姨要到北京,你难道不知道这趟火车是到北京的?”阿霖摇摇头道:“不知道,我和哥哥是偷偷爬上火车的。”
沧芸想将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可又想到此去北京她也是无处容身,不禁又有些犹豫。好半晌,她才试探着问:“阿霖,你喜欢跟着姨吗?往后姨照顾你们?”不等阿霖回答,子浚就把筷子一放,抢着道:“阿霖,有哥带着你,不需要别人!”阿霖看看沧芸,又看看子浚,扁扁嘴怯声道:“姨,哥哥会照顾我。”沧芸像是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子浚坚决地拒绝,倒斩断了她的犹疑。于是,她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塞进阿霖手中:“阿霖,姨给你这些钱,一定收好了,饿了就和哥哥买东西吃。”她怕子浚不肯让阿霖收下那些钱,立即接着道:“子浚,你要为弟弟考虑,收下这些钱,不要再去偷钱。”
子浚低着头,手却将阿霖手里的钱递回给沧芸。沧芸看不清他的神情,但从他僵硬的肩膀可以看出,他说什么也不会要那些钱。沧芸只能接过钱,叮嘱道:“子浚,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和弟弟。”说完,她见二人吃完了饭,便想带他们回舱休息,子浚拉起阿霖就跑,转眼没了影。
沧芸看着两人消失的方向,心底升起一股惘然。想到子浚大人般的执拗,她就觉心疼,到底是怎样的变故,才会让一个原本应该童稚无邪的孩子,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呆坐一会,沧芸还是回了舱,她心中已有一个主意,要帮帮那两个孩子。下船的时候,子浚领着阿霖站在下船的船板处,一见到沧芸就奔过去帮她拎行李。沧芸的行李并不多,就只有几件衣服,子浚很轻松就拎了起来,神色显得有些异样。他什么也没有说,墨黑的眼睛似有似无地流动着一层愤怒。
出了码头,不大一会儿就上了火车,子浚一直拎着沧芸的行李,到了火车上找到座位,才把行李放在沧芸的身边。他深深地看了沧芸一眼,出乎意料地向她行了一个礼,带着阿霖离开。随后,沧芸在车厢里找过他们,但没有找到,她猜,应该是子浚存心躲着她。
直到下火车,沧芸才又见到他们。子浚还是过来帮她拎行李,她摇头不给子浚,自己拎着,一把揽过阿霖,抱在怀里好一会儿才松手。“姨走了。”她向子浚阿霖挥手道别。阿霖眼睛湿湿的,似乎要哭。子浚拽着阿霖的手,冷冷命令道:“这没什么好哭的!”阿霖又拼命忍住,不停地用手揉眼,仿佛这样就可以让眼泪干涸。
沧芸快步离开,面上忍不住浮出一丝轻快的笑意。这一路上,多亏有这两个孩子让她分神,倒是让她忘记了不少自己的伤心事,临走之时,她抱住阿霖,就把上次要给他们的钱,悄悄塞进了阿霖的衣服口袋。她不能想象,当子浚发现那些钱时,会是什么表情,但她知道,那笔钱会让他们好好生活一段日子。
这样很好。
这一年的寒意,来得特别早,才刚立秋,就冷得人穿上了毛衣。沧芸坐在屋后小院的摇椅上,搭着一张薄薄的毯子,望着萧瑟的天空发呆。前些天,她受了寒,就向任职的学校告了假,在家休息。北京于她来说,是一个拥有太多回忆的地方,平日里在学校忙碌着还不觉得什么,此时突然闲下来,就想到了许多往事。
她想起两年前刚到北京的情形。那时她出了前门火车站,身上没有一分钱,晴衡给她的钱,她都给了子浚和阿霖。站在路口,她不知道该到哪里,刹时就升起一股前路茫茫的凄清感觉,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谁也不能依靠。她想起那个关于卓羽的梦,想起晴衡告诉她二太太逝世的消息,更是倍感凄冷。幸而没多久,她突然记起尚有一处地方可去。
那是二太太还住在北京时,跟她一起住过的院子。二太太随纪老爷子去了上海,院子就空了下来,她被二太太又送回北京,在北京长大读书,就一直是住在那里。后来,她随卓羽去了岛上,那院子仍然由她读书时照顾她的全嫂管着,也不知道此时全嫂人还在不在。但无论如何,她都只能去碰碰运气。
房子还是全嫂看着,她高兴极了,就住下来。那时,全嫂早已经没有纪家的经济支持,幸而房子是买断了,纪家也没说要收回,就靠着给人浆洗缝补衣服,日子也能过。她知道,以全嫂的能力,突然增加一个吃饭的人,是负担不起的。住下没多久,她就在北京的一个女子中学谋了一份教职,帮着全嫂补贴家用。(未完待续推荐票、月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