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第445章 交换条件
郑林在施耐德面前碰了这么个软钉子,倒也并不生气,他这次造访三亚的真正使命并不是来兴师问罪,实质上却是要恳求海汉这边能够早一点开工,开始港口的建设工程。现在整个安南南方的商贸体系都因为几处主要海港的被毁而陷入了停滞状态,朝廷现在急需将南方的状况恢复到战前水平,以便能够从对外贸易中获得收益,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不得不让海汉人尽快参与进来。
郑林跟海汉人打交道的时间远比普通的安南官员长得多,在黑土港的长时间驻留也使得他对海汉的实力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心中很清楚本国的工程建设水平与海汉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如果南方四港的开发没有海汉来主导,仅靠安南自己的力量恐怕需要付出好几倍的时间才能建成一处新的商港。这次谈判的主题也并非南方四港的归属权,而是何时才能开始实施海汉在战前所许诺的开发计划。
“施总说得是,刚才是在下失言了。”郑林也不跟对方在这个问题上多争辩,赶紧把话题又拉回到正事上:“如今南部形势已定,贵方对于商港建设可有了定案?若是需要我国配合的地方,不妨提出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王汤姆与施耐德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一丝诧异。在执委会看来,安南朝廷对租界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是不满的情绪居多,去年年底安南朝廷为了能够请到海汉民团出兵相助,不得不忍痛答应了海汉执委会的狮子大开口,除了天文数字的军费补偿之外,还得一口气拿出南方海岸线几乎最好的四处天然港口,交给海汉作为长期租界使用——如果忽视数字不大的租金,其实这几处地方几乎就相当于白送了。
安南朝廷虽然最后答应了海汉方提出的所有要求,但要说是出于心甘情愿答应下来,恐怕傻子都不会相信。而且海汉民团在顺化战役结束后庇护了一批阮氏遗族和前南越小朝廷官员离开顺化,这种措施也让试图斩草除根的安南朝廷有些不满。在三月的顺化战役结束之后,其实双方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冷淡的时期,在此期间双方只保持了正常的商贸往来,而政治和军事的交往都处于停滞状态,执委会也能感受到安南朝廷应该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向自己表达不满的情绪。
在双方这种关系微妙的时期,正好又恰逢石碌开发项目需要占用大量的工程建设资源,执委会自然就选择了暂停南方港口的计划,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昌化至石碌的基础工程建设当中。执委会甚至设想过一年半载之后,海汉重启南方四港项目的时候,安南朝廷会不会故意使绊子不合作,甚至否认海汉在这几处地方所拥有的租界权力。
如果到时候出现类似这样的计划外状况,双方恐怕还有得一番交涉工作,多数执委都将处理好双边关系作为了南方四港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外部条件之一。但哪怕是脑洞较大的人,也没想到安南朝廷会这么快就改变了态度,居然派人上门来主动催促这件事了。
王汤姆应道:“郑特使,开发南方商港的事情,所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很多,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繁杂,我们这边要把一切事情准备就绪之后,才会开始实施开发建设的计划。”
郑林道:“两位,实不相瞒,朝廷的意思就是希望贵方能够早一点开始动工。需要我国帮忙配合的地方,两位尽管提出,在下会酌情上报,尽量予以配合。”
施耐德何等精明的人,见郑林的姿态摆得这么低,便已经猜到了几分事情真相,笑了笑试探着问道:“贵国近几个月的经济状况不是太理想吧?”
不等郑林作答,施耐德便主动说道:“当初在南越做海贸生意的大明商人,已经有九成以上撤离了当地,葡萄牙人为了不得罪我们,也主动退出了南越地区,现在整个南越没有一处像样的海港,也没有大宗的海贸生意可做。北越辛辛苦苦打了这么久收回来的土地,却没有收到预计当中的效益,恐怕朝堂上的官员们对此会感到很不满意吧?”
郑林拱拱手道:“施总果然厉害,虽未全中,亦不远矣!当初朝堂诸公力挺清都王,哪怕是举国负债也要讨伐南越小朝廷,看中的其实也有南方的海贸收益在内,只要保持以前的海贸规模,南伐的军费缺口只需一两年便可以填上,冒这个风险还是很值得的。但战后南方商港尽毁,海贸衰落,与当初所料相去甚远,朝堂诸公便将此事的责任尽数推在了主战的清都王头上。”
“国库没钱,清都王当然也没办法修建新港口,所以这事就只能往我们头上推了。”施耐德不等郑林说完,便接过了话头:“所以事情的大致状况就是这样吧?”
虽然施耐德的话锋咄咄逼人,但郑林不愧是在黑土港住了一年的人,早就学会了跟海汉人兜圈子的手段,对此避而不答道:“如果由贵方主导港口建设,资金和技术上都可得到保障,而我国可以提供一定数目的劳工,协助贵方施工。”
施耐德追问道:“一定数目是多少?”
“不低于三千人,可按工程所需而定。”郑林立刻应道。
施耐德点点头又道:“那这些劳工的薪酬、食宿,又如何解决?”
郑林道:“我方只负责出人,劳工费用自然是由贵方承担。待工程完成之后,这些劳工可按个人意愿加入海汉籍。”
“听起来条件不错啊!”王汤姆摸摸下巴感叹了一句。
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南方四港的开发时间不得不推迟到明年的时候,安南人所开出的新条件却给了海汉一个新的机会,而且从郑林的描述来看,这次所开出的条件算的上是诚意十足,的确值得认真考虑一下。
> >
施耐德当然还没天真到认为对方只会付出,不求回报,主动问道:“那你们想要的交换条件是什么?”
“我们需要更多的造船厂和海船。”郑林也并没有掩饰的意图,直接道出了己方的条件:“贵方在明年内为我国修建不少于三家造船厂,明年年底前内交付给我方的四百料海船不能低于二十艘。”
二十艘四百料海船倒并不是多大的事,如果真的需要,海运部现在就能拉出一支这种规模的货运船队——当然了,这其中并不会有新船。如果安南出得起价能付现款,明年陆陆续续卖二十艘海船过去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胜利港造船厂这边的“探索级”民用商船已经开始下水了,航行性能和货物装载量都大大优于过去所用的福船广船。海运部今明两年船只大换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淘汰下来的旧船正好需要找个不那么挑食的下家处理,而安南无疑就是一个极好的对象。
不过郑林所要求的建造三处新的造船厂,这条件就不是施耐德和王汤姆能直接拿主意做决定的事了,而是必须要上会讨论才行。目前安南与海汉有一处合作的船厂位于黑土港,但其造船能力还比较有限,目前只能建造二百料大小的海船,对于更大的船就顶多能做做保养维护的工作,暂时不具备建造能力。而且这一家造船厂所建造的船只,不但要供应给安南朝廷,还得满足黑土港和其他两处租界港的需求,因此安南朝廷对其供应能力不满也是很正常的反应,会要求兴建更多的船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两年海汉帮着升龙府打了几场仗,安南军方应该也比较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除了军械武器方面之外,机动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短板。如果不是有海汉船队承担了红河三角洲至交战前线的货运任务,当时处于被动劣势的北越军队大概不需交战就会被自己落后的后勤补给系统给活活拖垮。而海汉民团数次利用战船深入敌后进行破袭战的成功战例,更是让北越军方意识到了水面作战力量的重要性。
而民用方面的海上运力缺口就更大了,海汉民团在攻克会安、顺化之后,在撤离时都将俘获的船只不管大小统统带走,这造成了南方临海地区陷入到几乎无船可用的境地。要是指望着黑土港造船厂一个地方,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南方海贸的繁荣。
“船的事情可以商量着办,但新建造船厂,这事恐怕有点不太好办……”施耐德摇摇头开始打起了官腔:“郑特使,这造船厂可不是说建就能建的,我海汉来此已经三年,在琼州岛上也只有一处船厂而已,贵国一开口就要建三处新船厂,这未免有些为难人了。”
郑林是第一次来三亚,也并没有去参观过胜利港造船厂,闻言愣了一愣道:“贵方如此之多的货船、战船,竟然都是一家船厂所造?敢问贵方这船厂有多少个船台?每年可造多少艘大船?”
施耐德不禁暗暗后悔自己失口说错话,不应该以此来作为推脱的理由。胜利港造船厂现在拥有两个千吨级以上的大船台,500吨级,300吨级以及更小的船台加在一起有十多个,这种规模的造船厂别说琼州岛了,就算在这个时期的东亚,恐怕也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型船厂。当然了,这种规模的船厂所耗费的资源也是相当惊人的,光是为其处理原材料的木工作坊,烘干木料的干燥房,制造金属零件的车间,这些配套单位就多达十多个,从业人员上千。
造船厂内的专业造船技工多达数百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最近这一年多通过各种手段从沿海各地利用高薪雇佣回来的专业船匠。而这里所用到的各种工具,小到精钢所制的各种刨凿锤锯,大到安装龙骨、桅杆所需的大型吊装架,几乎都是海汉所独有,外界根本就无法仿造出来。至于海汉所造的各种船只的设计图纸,那更是绝密资料,能够接触到这些图纸的都是忠诚度较高的归化民了。
这些技术上的优势,施耐德不可能向郑林进行说明,像船台数量,每年造船的具体数目,这些也都是要对外保密的项目,施耐德只能含糊其辞地回答道:“此事无可奉告,郑特使见谅!”
郑林摇摇头道:“施总即便不说,在下也能猜到几分。想必三亚这间船厂的规模,远非黑土港船厂所能相提并论,施总拿这一间船厂来比较我国所要求的三间船厂,大概也会觉得有失公允吧?”
王汤姆见施耐德有些尴尬,干咳了一声打岔道:“那不知道贵国提出的船厂,是要有什么样的规模?”
“很简单,每间船厂只需有单独营造四百料海船的能力即可。”郑林补充道:“哪怕只有一个船台也行。”
王汤姆心道你当老子是外行啊,一个船台还是两个船台又没多大区别,只要掌握了相应的造船技术,扩展到十个船台也只是花钱多少的问题而已。
当下王汤姆不动声色地应道:“我们现在没办法立刻答复你行还是不行,这件事按照我们的办事程序,必须要经过执委会的集体讨论才能作出最终的决定。如果郑特使不急着回去复命的话,不妨在三亚多住几天。”
郑林拱手应道:“在下也正有叨扰几天的打算,如此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不知在下在此逗留期间,可否四处走动?”
“特使放心,我们会为你安排专门的参观行程,也会有专门的接待人员全程伴游,同时保障你的人身安全。”王汤姆立刻应道。
如果郑林听得懂这番话,就应该明白王汤姆这是意有所指——该去的地方我们会安排你去,不该去的地方你也就别再惦记了,我们会一直安排人监控你,所以你最好别搞什么花样,要记得你的小命一直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展开全部内容
郑林跟海汉人打交道的时间远比普通的安南官员长得多,在黑土港的长时间驻留也使得他对海汉的实力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心中很清楚本国的工程建设水平与海汉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如果南方四港的开发没有海汉来主导,仅靠安南自己的力量恐怕需要付出好几倍的时间才能建成一处新的商港。这次谈判的主题也并非南方四港的归属权,而是何时才能开始实施海汉在战前所许诺的开发计划。
“施总说得是,刚才是在下失言了。”郑林也不跟对方在这个问题上多争辩,赶紧把话题又拉回到正事上:“如今南部形势已定,贵方对于商港建设可有了定案?若是需要我国配合的地方,不妨提出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王汤姆与施耐德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一丝诧异。在执委会看来,安南朝廷对租界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是不满的情绪居多,去年年底安南朝廷为了能够请到海汉民团出兵相助,不得不忍痛答应了海汉执委会的狮子大开口,除了天文数字的军费补偿之外,还得一口气拿出南方海岸线几乎最好的四处天然港口,交给海汉作为长期租界使用——如果忽视数字不大的租金,其实这几处地方几乎就相当于白送了。
安南朝廷虽然最后答应了海汉方提出的所有要求,但要说是出于心甘情愿答应下来,恐怕傻子都不会相信。而且海汉民团在顺化战役结束后庇护了一批阮氏遗族和前南越小朝廷官员离开顺化,这种措施也让试图斩草除根的安南朝廷有些不满。在三月的顺化战役结束之后,其实双方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冷淡的时期,在此期间双方只保持了正常的商贸往来,而政治和军事的交往都处于停滞状态,执委会也能感受到安南朝廷应该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向自己表达不满的情绪。
在双方这种关系微妙的时期,正好又恰逢石碌开发项目需要占用大量的工程建设资源,执委会自然就选择了暂停南方港口的计划,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昌化至石碌的基础工程建设当中。执委会甚至设想过一年半载之后,海汉重启南方四港项目的时候,安南朝廷会不会故意使绊子不合作,甚至否认海汉在这几处地方所拥有的租界权力。
如果到时候出现类似这样的计划外状况,双方恐怕还有得一番交涉工作,多数执委都将处理好双边关系作为了南方四港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外部条件之一。但哪怕是脑洞较大的人,也没想到安南朝廷会这么快就改变了态度,居然派人上门来主动催促这件事了。
王汤姆应道:“郑特使,开发南方商港的事情,所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很多,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繁杂,我们这边要把一切事情准备就绪之后,才会开始实施开发建设的计划。”
郑林道:“两位,实不相瞒,朝廷的意思就是希望贵方能够早一点开始动工。需要我国帮忙配合的地方,两位尽管提出,在下会酌情上报,尽量予以配合。”
施耐德何等精明的人,见郑林的姿态摆得这么低,便已经猜到了几分事情真相,笑了笑试探着问道:“贵国近几个月的经济状况不是太理想吧?”
不等郑林作答,施耐德便主动说道:“当初在南越做海贸生意的大明商人,已经有九成以上撤离了当地,葡萄牙人为了不得罪我们,也主动退出了南越地区,现在整个南越没有一处像样的海港,也没有大宗的海贸生意可做。北越辛辛苦苦打了这么久收回来的土地,却没有收到预计当中的效益,恐怕朝堂上的官员们对此会感到很不满意吧?”
郑林拱拱手道:“施总果然厉害,虽未全中,亦不远矣!当初朝堂诸公力挺清都王,哪怕是举国负债也要讨伐南越小朝廷,看中的其实也有南方的海贸收益在内,只要保持以前的海贸规模,南伐的军费缺口只需一两年便可以填上,冒这个风险还是很值得的。但战后南方商港尽毁,海贸衰落,与当初所料相去甚远,朝堂诸公便将此事的责任尽数推在了主战的清都王头上。”
“国库没钱,清都王当然也没办法修建新港口,所以这事就只能往我们头上推了。”施耐德不等郑林说完,便接过了话头:“所以事情的大致状况就是这样吧?”
虽然施耐德的话锋咄咄逼人,但郑林不愧是在黑土港住了一年的人,早就学会了跟海汉人兜圈子的手段,对此避而不答道:“如果由贵方主导港口建设,资金和技术上都可得到保障,而我国可以提供一定数目的劳工,协助贵方施工。”
施耐德追问道:“一定数目是多少?”
“不低于三千人,可按工程所需而定。”郑林立刻应道。
施耐德点点头又道:“那这些劳工的薪酬、食宿,又如何解决?”
郑林道:“我方只负责出人,劳工费用自然是由贵方承担。待工程完成之后,这些劳工可按个人意愿加入海汉籍。”
“听起来条件不错啊!”王汤姆摸摸下巴感叹了一句。
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南方四港的开发时间不得不推迟到明年的时候,安南人所开出的新条件却给了海汉一个新的机会,而且从郑林的描述来看,这次所开出的条件算的上是诚意十足,的确值得认真考虑一下。
> >
施耐德当然还没天真到认为对方只会付出,不求回报,主动问道:“那你们想要的交换条件是什么?”
“我们需要更多的造船厂和海船。”郑林也并没有掩饰的意图,直接道出了己方的条件:“贵方在明年内为我国修建不少于三家造船厂,明年年底前内交付给我方的四百料海船不能低于二十艘。”
二十艘四百料海船倒并不是多大的事,如果真的需要,海运部现在就能拉出一支这种规模的货运船队——当然了,这其中并不会有新船。如果安南出得起价能付现款,明年陆陆续续卖二十艘海船过去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胜利港造船厂这边的“探索级”民用商船已经开始下水了,航行性能和货物装载量都大大优于过去所用的福船广船。海运部今明两年船只大换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淘汰下来的旧船正好需要找个不那么挑食的下家处理,而安南无疑就是一个极好的对象。
不过郑林所要求的建造三处新的造船厂,这条件就不是施耐德和王汤姆能直接拿主意做决定的事了,而是必须要上会讨论才行。目前安南与海汉有一处合作的船厂位于黑土港,但其造船能力还比较有限,目前只能建造二百料大小的海船,对于更大的船就顶多能做做保养维护的工作,暂时不具备建造能力。而且这一家造船厂所建造的船只,不但要供应给安南朝廷,还得满足黑土港和其他两处租界港的需求,因此安南朝廷对其供应能力不满也是很正常的反应,会要求兴建更多的船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两年海汉帮着升龙府打了几场仗,安南军方应该也比较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除了军械武器方面之外,机动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短板。如果不是有海汉船队承担了红河三角洲至交战前线的货运任务,当时处于被动劣势的北越军队大概不需交战就会被自己落后的后勤补给系统给活活拖垮。而海汉民团数次利用战船深入敌后进行破袭战的成功战例,更是让北越军方意识到了水面作战力量的重要性。
而民用方面的海上运力缺口就更大了,海汉民团在攻克会安、顺化之后,在撤离时都将俘获的船只不管大小统统带走,这造成了南方临海地区陷入到几乎无船可用的境地。要是指望着黑土港造船厂一个地方,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南方海贸的繁荣。
“船的事情可以商量着办,但新建造船厂,这事恐怕有点不太好办……”施耐德摇摇头开始打起了官腔:“郑特使,这造船厂可不是说建就能建的,我海汉来此已经三年,在琼州岛上也只有一处船厂而已,贵国一开口就要建三处新船厂,这未免有些为难人了。”
郑林是第一次来三亚,也并没有去参观过胜利港造船厂,闻言愣了一愣道:“贵方如此之多的货船、战船,竟然都是一家船厂所造?敢问贵方这船厂有多少个船台?每年可造多少艘大船?”
施耐德不禁暗暗后悔自己失口说错话,不应该以此来作为推脱的理由。胜利港造船厂现在拥有两个千吨级以上的大船台,500吨级,300吨级以及更小的船台加在一起有十多个,这种规模的造船厂别说琼州岛了,就算在这个时期的东亚,恐怕也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型船厂。当然了,这种规模的船厂所耗费的资源也是相当惊人的,光是为其处理原材料的木工作坊,烘干木料的干燥房,制造金属零件的车间,这些配套单位就多达十多个,从业人员上千。
造船厂内的专业造船技工多达数百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最近这一年多通过各种手段从沿海各地利用高薪雇佣回来的专业船匠。而这里所用到的各种工具,小到精钢所制的各种刨凿锤锯,大到安装龙骨、桅杆所需的大型吊装架,几乎都是海汉所独有,外界根本就无法仿造出来。至于海汉所造的各种船只的设计图纸,那更是绝密资料,能够接触到这些图纸的都是忠诚度较高的归化民了。
这些技术上的优势,施耐德不可能向郑林进行说明,像船台数量,每年造船的具体数目,这些也都是要对外保密的项目,施耐德只能含糊其辞地回答道:“此事无可奉告,郑特使见谅!”
郑林摇摇头道:“施总即便不说,在下也能猜到几分。想必三亚这间船厂的规模,远非黑土港船厂所能相提并论,施总拿这一间船厂来比较我国所要求的三间船厂,大概也会觉得有失公允吧?”
王汤姆见施耐德有些尴尬,干咳了一声打岔道:“那不知道贵国提出的船厂,是要有什么样的规模?”
“很简单,每间船厂只需有单独营造四百料海船的能力即可。”郑林补充道:“哪怕只有一个船台也行。”
王汤姆心道你当老子是外行啊,一个船台还是两个船台又没多大区别,只要掌握了相应的造船技术,扩展到十个船台也只是花钱多少的问题而已。
当下王汤姆不动声色地应道:“我们现在没办法立刻答复你行还是不行,这件事按照我们的办事程序,必须要经过执委会的集体讨论才能作出最终的决定。如果郑特使不急着回去复命的话,不妨在三亚多住几天。”
郑林拱手应道:“在下也正有叨扰几天的打算,如此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不知在下在此逗留期间,可否四处走动?”
“特使放心,我们会为你安排专门的参观行程,也会有专门的接待人员全程伴游,同时保障你的人身安全。”王汤姆立刻应道。
如果郑林听得懂这番话,就应该明白王汤姆这是意有所指——该去的地方我们会安排你去,不该去的地方你也就别再惦记了,我们会一直安排人监控你,所以你最好别搞什么花样,要记得你的小命一直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