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如己亲,奉养一生,田丰宅固,衣食无忧。苏和的承诺让所有人肃然而起。
这是一个重信践诺的时代,人们不会轻易承诺,但一旦诺言出口,便会至死不渝。
所有凉兵都相信教官不会欺骗他们。
军户之子,少小离家,不亡不归,死亡本来就是他们的归宿。
所以为了延续血脉,大多数十七八岁的凉兵早已婚配留下种子,即便死了,家中也不会断了香火。
大多军户不会活过二十五岁,死后更不会魂归故里,一张席子,一抔黄土就是他们最后的陪葬。
朝中宽裕时,每名阵亡军户可得百株善慰钱。若是战乱或是灾年,人死了几年之后,家中也不得消息。
军户子弟大多都是在没有父兄的环境里长大的,从小就接受战死沙场的亲身教育。
所以,他们并不惧怕死亡,怕的是死后家中老小受穷挨饿。
今日苏和当着众人许下重诺,无疑是解了凉兵们的后顾之忧。
“主公高义,边遥愿死效!”
“主公高义,滇剑愿死效!”
……
凉兵一个接着一个跪倒在地,高声宣誓孝忠,颓废哀伤的气息彻底一扫而空。
此后众人在山谷里休整三日,苏和利用这段时日打坐吐纳,身体中的元气不但尽复,还隐隐觉得大增。
之前从丹田中运转元气行一周身,苏和都觉得很吃力,现在不仅能够顺利运转一周,而且还有余力。
思来想去,苏和终于相信大自然中孕育着天地精华,滋养着万物万灵。
而这一方世界与世隔绝千万年,其中灵气自然要比外面充盈,所以他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内功。
‘真是一片世外桃源,可惜我得走了!’
补充好给养,众人在山谷南端的地下河入口处找到一个山洞,从那里可以直通外界。
在地图上认真标注好山谷的位置,商队继续一路向南,行了五六日终于来到一片沙漠绿洲。
绿洲里有一座小城,城中只有百户人家,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对于商队的出现,城中男女老幼既好奇又恐惧。
几经接触,城中才派出一位懂些胡语的老者来与商队接洽。
从老者口中众人得知这里名叫明沙城,从明沙城向南三四日就可以到达一座叫做小石城的大城,再向西南走上一个月,还有一座大城叫且末城。
“老人家,你们这里有没有去过小石城或者且末城的人?”
“城里每半年会去小石城那边换些盐巴、铁器,且末城那边自商路不通以后,已经很多年没人去过了。”
老人的胡语说的磕磕绊绊,苏和等人边听边猜,明白了大概。
看来以前塔拉沙漠的南缘有一条兴盛的商路,东来西往的商队旅人不断。
所以在这条商路上也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城池,方便来往客商。
后来,最开始是东面的商路被阻断,小城没了东面来的客人,再后来西面的客人也不来了,商道上的城池和居民成了被遗落的珠子,无人问津。
现在生活在明沙城里的居民都没见过往来的商队,就连他也是从祖辈口中得知这里曾经的辉煌。
老人家瘦骨嶙峋,脸上沟壑密布,问他年龄更是吓了苏和一跳。
‘四十五岁,就老成这样了?!’
‘这人没见过商队,说明丝绸之路南道至少已经断了四十五年,现在商队应该都选择北道贸易,这些可怜的人是被遗弃了。’
当老者将城外之人是来自遥远东方商队的消息带回鸣沙城,城内顿时欢腾,居民们大开城门欢迎远方来的客人。
在明沙城经过短暂休整,夜满贯用他拿命换来的几块金瓜子,换了十几匹骆驼以及食物和饮水。
从地图上分析,老人口中的小石城应该是位于昆仑山的东端。
去那里的话,会远远偏离他们的方向,所以苏和还是决定带够一个月的给养向西去找且末城。
黄沙漫漫,商队中的骆驼又被全部用来驮水和粮食,所以众人只能靠脚板继续行进。
行程大大超出了苏和的预料,好在一路上行个几天、十几天就会遇到一片沙漠绿洲。
有绿洲,就会有人家,大的几百户,小的几十户,苏和等人的水粮一直未断。
走了近两个月,且末城一直未见踪影,人们也不免再次焦虑起来。
这些时日,离开上一个补给点后,商队已经连续十几天没有发现有人居住的绿洲。
大小不等的绿洲里明显是有人居住过的,只是不知是何原因人们都搬离了家园,空留下一些土房和水井。
苏和的商队断粮已经有些日子了,众人饿了只能靠水顶着。再找不到补给,苏和只能下令杀了骆驼裹腹了。
这日,走在最前面的滇剑忽然发现脚板踩在了实地之上。
大惊之下,抬头一望,发现远处出现了一大片沼泽。
滇剑慌忙揉揉眼睛,再看依然。
‘这不是见鬼了吗?好好的沙地怎么变成沼泽了?’
等滇剑缓过神来,马上飞奔回队内向苏和禀报。
苏和命令全队停下,带着高力等人来到前方,一见前面雾沼沼的湿地,顿时皱起了眉。
沙漠里就算死了好歹还能留个尸骨,这种地方一旦走错一步,连个骨头渣渣都留不下。
“教官,这边有路!”
正愁间,冯敬兰忽然大喊。
原来他在沼泽的边上发现一具骆驼骨架,而那具骨架躺倒的方向上,刚好有条沙土路。
路面不宽,最多只能容三四个人并肩。苏和让其他人留下,自己带着高力、边遥、滇剑以及冯敬兰走了进去。
时间不大,五人的身影就被白雾遮蔽,小玉等人的心不禁提到了嗓子眼。
沙土路弯弯曲曲在沼泽滩中左绕右绕。
走了不远,五人就迷失了方向,每到一个岔口,苏和都让人摆好标记。
就这样,五人转了半个时辰,发现他们又回到了原地。
“这样,沼泽里岔路太多,咱们五个人分开,每人走一条。一个时辰后回这里集合,记住千万不要离开路,每走一步都要用剑探好虚实才能落脚!”
四人点头,大家分开。
很快,四周就只剩下探路的人,冯敬兰咽了口自己的唾沫,在心里暗暗祈祷佛祖保佑。
展开全部内容